领头之人冲着宋问拱手道:“见过宋大人。听闻宋大人要去南城那边传授发豆芽的技艺,我等想着那边乱得很,担心有人伤了宋大人,因而前来为宋大人护卫。”
“多谢大家。”
一听不是来找事的,还是来给自己撑腰的,宋问刹那变脸,一脸和蔼,一幅操心天下的父母官模样,拱手道,“不过皇上想得周到,早早吩咐了萧将军随行,还带来三位护卫,想来这京城也没有什么混子能在萧将军手下存活的。”
他们其实刚就看到萧略了,这会儿领头之人道:“听闻宋大人传授这发豆芽之法,想让家贫之人能有口吃的。我们之中也不是家中富余的。如今大人无须我等护卫,不知能不能也带上我等,叫我等旁观……”
这话说的,他自己都脸皮发烧,嫣红一片。
宋问笑道:“本就是要传授于百姓的,你们主动来学,岂有不答应之理。我还盼着你们能学了去,帮着教给近邻,省了我不少功夫。”
听宋问这般说,大家伙都很惊喜,连忙谢过。眼见着时辰不早了,才没多拘礼地继续道谢,一行人即刻出发去往南城。
宋问走在前头,萧略并行,苟头他们三人和阿眠一道走在稍稍落后的位置,那些跟来的百姓则更落后些距离,一行人乌压压的,浩浩荡荡。
南城确实穷,一靠近这边就能见着不少衣服打满补丁之人,精神面貌也显得萎靡疲惫,更重要的是空气味道也差很多,路面脏乱。恐怕是忙于生计,这些也就顾不上了。
县尉胡林先一步带了衙役过来安排。
宋问一到地方,迎面对上已经聚集起来听他讲发豆芽的百姓,自己这边一拨人,对面一拨人,四目相对,宋问忽然就觉得不太对劲,怎么忽然就觉得变成了帮派火拼前奏?
赶紧甩开这些有的没的想法,宋问迅速进了定好的酒楼,站到备好的高台上,等胡林维持好秩序,直接就开始。他先是取出木板来告诉众人如何给木板打孔,然后将事先泡好的绿豆均匀撒在打好孔的木板上,保持平整,最后用湿布巾盖在绿豆上。
“需注意的是,一定要盖得严实,不能见光。要是不够严实,见了光,这豆芽就发不好了。”宋问提点说。
有人揣着双手,懒散出声道:“大人,这绿豆也不便宜,看着也就是给家中加个菜,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能买绿豆专门发了豆芽来吃菜啊。”
胡林沉了脸,上前附耳解释道:“此人是出了名的二流子,成日不做工,只靠着家中婆娘接了活计赚几个铜板养活,平日时常小偷小摸,被我们抓到牢房好几回,但死不悔改。前不久他婆娘死了,他好闹着要犯事,住牢房里去,说是牢房管饭。”
宋问点头,道歉说:“确实,我是想的不周到。我只想着你们发了豆芽,好歹算是是一把菜,自己不吃,也能卖出去赚几个铜板,倒是忘了,你们没钱买绿豆。这样吧,我出钱给你们买绿豆……”
“真的假的?”
“骗人的吧?”
“哪里有这种好事……”
瞬间下头听着的百姓跟炸了锅似地,热闹起来。胡林沉着脸,当先一步,吼道:“肃静!都吵什么,再吵就都回去,别听了。”
一下子下头的人都镇住了。要说会过来,是因为朝廷发话了不得不过来,这会儿大家却是不肯走的,毕竟这个宋大人说了要出钱给他们买绿豆呢。至于发豆芽还是不发豆芽,绿豆到了他们手里,还不是他们说的算。真追究起来,就说绿豆坏了。
几个心思活的,立马在心里盘算起来。
也有真心想给家里添个菜的,能免费拿绿豆岂不是更好。
所以胡林的话很有效果,比往日让衙役镇压都效果好,全场寂静。
宋问道:“当然绿豆不是白给的。”不等下面的人再次热闹起来,他迅速继续下一句,“没钱的可以来我这里领绿豆,我会一一记录下来,多少绿豆能出多少豆芽,我心里有数。拿了绿豆的,自己吃的,那肯定是给把绿豆的银钱给我。要是卖出去的,我不管你怎么卖的,等你卖出去之后,把绿豆的钱给我就行。”
“如今长安城还没有绿豆芽卖,今日之后就不一定了,手脚快的明日就能见着绿豆芽。这头一份,不用我多说,你们也知道肯定是赚银钱的。就算是把绿豆钱与我结清了,后头也能有些剩余,但后面嘛,绿豆芽多了,肯定就不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