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可以说是只要云襄王支持哪一边,自己与卫锦华可以说就是哪一边会十拿九稳的获胜。
可是,最终云襄王却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却是选择了中立,两不相帮。母后当时本打算凭借着与云襄王妃的姐妹之qíng来说服云襄王支持自己,却没想到这位小姨却选择了闭门不见,几乎是全然放弃了与母后之间的姐妹之qíng。
因此,自己前世长大以后是根本没有和这位被誉为“女中豪杰”的小姨碰过面的,却没想到重生一遭竟然会有机会在幼时与这位传说中的传奇女子碰面。
卫锦阳被宫人放在了母后寝殿的门口,宫人们就自发的退下了,显然是刘皇后早有吩咐要与这位小姨说些私房话。
卫锦阳蹑手蹑脚的走到门口,想要听一听母后和云襄王妃在说些什么私房话。
“妹妹,现在只有你能帮我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样样都不输给卫锦华,凭什么就因为他晚生了几年,这太子之位就得让与旁人啊?”是自己母后的声音,温和之中带着一丝极大的不甘愿。
“长姐,殿下他只是个逍遥王,我们夫妻早已不问政事,这些话你同我说作甚?”回答的是一个清悦偏冷的女声,想必就该是自己那位小姨了。
自己的母后还真是从小就抱着打算让自己当皇帝的念头过日子啊!也不想想可行不可行,就算不考虑考虑你儿子的智商才能也得考虑考虑卫锦华身后的势力啊!若是,有云襄王相助自然十拿九稳,可是作为姐姐你就听不出来你妹妹从很久以前就有的那个不想帮忙的意思吗?
居然在你儿子长大以后,还天真的以为云襄王夫妇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枉送了xing命啊!云襄王妃要是二十年后才有了那个拒绝的意思,还qíng有可原。可是,现在以卫锦阳听到的内容这云襄王夫妇根本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袖手旁观了嘛。
“妹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啊。你我姐妹一为当今皇后,一为云襄王妃,可谓是这当今世上最为显赫的女人了。我们刘家虽不及林氏耽美书斋,百年大族,但也是将门之家正是地位显赫之时,我的儿子是你的亲侄儿啊。他凭什么不可以做太子呢?只有他做了太子我们刘家的显赫才可以保得住啊。”刘皇后还在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这立太子的事又岂是轮的了我们做主的?只有圣上立谁为太子谁才能当得了太子。”云襄王妃亦是不为所动。
“云襄王是皇上的亲叔叔啊,他战功赫赫,是皇上最为敬重之人。只要他肯说上一句话,陛下自然是会听的”。刘皇后说得声泪俱下。
“我家殿下虽是皇上的亲叔叔,但更重要的是他是皇上的臣子。我们夫妇心中只有“忠君爱国”四字,并无私心。”云襄王妃却还是油盐不进,“况且,长姐只顾着你自己的能不能做太子。怎的就不提我们夫妇想想?绍棠他早已是功高震主,当年辞去各个职位已属明哲保身之举,如今他若是再来gān涉圣上立太子之事,陛下会如何做想?朝臣们又会如何做想呢?”
“妹妹.....”刘皇后语气之中,已然带上了啜泣之意。
云襄王妃扫了刘皇后一眼,见他哭得伤心,似是于心不忍,安抚道,“当皇帝又有什么好呢?不过就是居于万人之上罢了。侄儿长大,若是与绍棠一般做个逍遥王,国家有事时出尽全力,国泰民安就赏尽天下风光,活得逍遥自在又有何不好呢?往后陛下百年,侄儿也有你这个做皇太后的娘亲护着,潇洒一世活得轻松自在岂不快意?”
“是,是,是,妹妹与小皇叔自然是志向高远,志趣相投。可是你们又怎能体会我这等俗人望子成龙的心境呢?”刘皇后的声音已经有些开始抽噎了,在她看来儿子只有当上皇帝,才算是得到了天底下最好的东西,半点也不能体会云襄王夫妇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看着自家长姐这般模样,云襄王妃也只能无奈叹息,她的确是不能理解长姐为何一定要让儿子做皇帝的心理的。在她看来做皇帝倒还不如像她夫君一样做个逍遥王来的快意。
听着云襄王妃这些话,刘皇后是依然固我,而门外的卫锦华却是一个字不落的全都听进去了。这种生活方式好像很适合他啊。
他不求能和云襄王一样做个大元帅,只要当个将军就好了。国家有难时他出力,国泰民安就当个逍遥王,多好啊!最适合他了,他觉得小姨的这主意真是太好了!太适合他了!
虽然,打仗吧,有些凶险。但是,他这辈子的目标就是不重蹈覆辙像前世一般做个被千万人唾弃的纨绔。他本来还没想到要做什么才好洗脱上辈子的纨绔名声呢!难道,真的像卫锦华说的那样做个酸儒一般的书法大家吗?得了吧,他一想到自己拿着一本书在那文绉绉的念,然后每天就在不挺的吟诗作对就不寒而栗,自己吓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