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置王振,只能说是抹黑——或者说抹黑也不适当,只能说是清算先帝所为的第一步,接下来自然少不得大肆贬低先帝的政绩,再进一步收买群臣心思,降低先帝的名 望,这虽然不是当务之急,但很多事现在也可以开始伏笔了。徐循道,“如今日徐元玉一样的人,朝廷中是从来都不会缺少的。你今日把王振家人大办,明日就会有 人献书倍言先帝之过。很多事你不能明说,不过底下人都会揣摩,谁揣摩得好,你就升谁的官,旁人看懂了风色,自然也就会有所抉择……这都是颇为简单的御下之 道,多接触接触政事,你就明白了。”
郕王连连点头,“如此,明日便下令将王族与党羽都是抄家示众,下大理寺论罪。”
徐 循对王氏家人根本毫无认知,其实,这还是她头一回真正主宰一件政事的进展,以她的意志来决定结果——只因她一句话,便让多少陌生人的命运发生转折,从此只 怕是要流离失所,从云端跌落。她未能感觉到权力的甜美,心头倒也是沉甸甸的,只是点头不语,没有多少说话的兴致。
不过,她的话倒是勾起了郕王的又一重忧心,“事发至今,也快十日了,有人若逃出来了,应该也快到达京师,若是哥哥没死,被瓦剌俘虏……”
若是如此,这消息也该传到京里了吧?
也是巧了,母子俩正在商议时,屋外已经有人进来急报,“柳厂督有要事求见。”
柳 知恩进来劈头第一句话,便是爆炸xing的消息。“禀殿下、娘娘,奴婢刚才接获传书——安cha在瓦剌军中的细作商人回报,王庭大帐中最近流传消息,说是……先帝 ——说是章皇帝长子,真是被活捉了!那细作看了一眼,真有个年龄和章皇帝长子相近的年轻人,被人押送着送到了也先帐中!”
徐循和郕王都没计较往他在称呼上的纠结,两母子对视了一眼,都是面沉似水:最坏的qíng况,终于发生了。
徐循还没开口,郕王就已脱口而出,“这——这可怎么办!若是哥哥回来了,我又该当如何?”
毕竟是变化太快,看似有点模样了,可心态上,根本还是没转变过来,根本没把自己当做皇帝。
徐循看着郕王面上的惊慌,在心中叹了口气,忽而想到了多年前章皇帝和她说起自己得子时的喜悦表qíng。这些年来,她渐渐地已很少想到章皇帝,可如今记忆浮起时,当时他的笑脸,却还是历历在目,仿佛连声音,都还萦绕在耳边。
就这样一步步往前走去的话,日后即使是到了huáng泉,怕也再无颜面与他相见吧?他生前,她对他不起,没料到他死了以后,她还要继续对不起他。
心头是五味杂陈、酸楚难耐,可徐循开口说话时,语调却是斩钉截铁,毫无动摇。
“都到这个地步了,难道你还想让他回来?”
她的声音又冷又涩,传到郕王耳中,让他不由自主地就打了个机灵,甚至就连柳知恩,也是有几分愕然地抬起头来,和郕王一起,看向了面沉似水的贵太妃。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能让他踏入京城一步了。”徐循重复了一遍,她注视着郕王,缓缓道,“壮儿,你——还想做个十成十的皇帝吗?”
还想做的话,就不能让他回来!否则,以大臣们尊崇正统的心思,即使不会提出什么荒谬的迎他归位,郕王复为藩王的说法,郕王的权威,也必定是要大打折扣。还想要做个一言九鼎,只手掌控天下风云的实权君主的话,别说让他回宫了,就连京城,都是不能让他踏入一步的。
郕王面色数变,对于徐循的问话,一时竟不能答。
☆、第292章 局限
于大人捏了捏鼻子,疲倦地叹了口气,一欠身出了轿子,大步流星地穿过了兵部衙门的小校场,沿路不少来往胥吏,见到他都立定了行礼,于大人不假辞色,丝毫也不理会——他要烦心的事qíng太多了,一时还照顾不到这虚礼上来。
着急忙慌的,总算是把嗣皇帝的登基典礼给办了,于大人也是走马上任,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兵部诸事,并且是将军权给拿到了手中,他已经先行派出了素日里看好的几位卑官前去京外重镇牵制瓦剌,若能抵抗那是最好,若是不能,也能给京城决战争取出多几日的准备时间。
要 指挥这样一场不利因素极多的京城保卫战,于大人该有多繁忙就不必细说了,要历数他手中的坏牌,也可以不停歇地说上半日的功夫,不过这些事还不足以给他造成 太多心理压力。要知道,于大人可是在征汉庶人一战中出头的,他并非不懂军事的初哥。作为一个未经选入庶吉士的普通进士,这些年来能够顺利坐到兵部右侍郎的 位置,而且颇有名声,其心计胆色,也必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较的。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于大人是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虽然各种细节都没少过问,许多计 划更是来回思量,但取胜的信心却还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