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宅那些事儿_作者:张鼎鼎(187)

2016-08-05 张鼎鼎

……短暂的沉默之后,是热烈的欢呼,听着这些欢呼人,看着这些人的喜悦,高老爷笑了,就这样吧。他想,他是一个官,他想要发财,想要升官,想要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利,但首先,他要为他的这些百姓做主!

在这一刻,高老爷的心qíng是平静而又喜悦的,在把下面的事qíng安排给其他人之后,他就回到了府里,然后洋洋洒洒的写了三大张弹劾一个人——东海舰队统领李永祥!

虽然大明上下互相掐架、弹劾已经成了习惯,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很多年前就不受弹劾了。比如大同的廖宗旭,比如东海的李永祥。虽然他们是武将,虽然他们没什么辉煌的背景,虽然他们没有科举的资历,但他们凭自己的威望、战功,凭过去的诸多事迹,令朝中大小言官知道了什么叫闭嘴。

而这一次,高老爷就要弹劾李永祥!没有证据,他当然不能写李永祥兵匪一窝,但倭寇出现在江宁城内,就是李永祥失职!江宁此次死伤六十七人,被毁房屋初步统计已达到爸十四幢,被砍伤、烧伤者更不计其数,如此损失他这个江宁知州有责任,身为东海统领本身就是负责剿灭倭寇的李永祥是不是更有责任?

在这个小雨淅沥的白天,高老爷完全豁了出去,他以自己的官职、前程写下了这封弹劾。他知道这封弹劾上去,最先落罪的很可能就是他;他知道这是一个马蜂窝,那些马蜂大大小小,张家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他捅了,就连张家都不可能帮他;他知道,他现在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只要处置得当,他本可以轻飘飘的度过这件事。

他知道,他知道,他都知道!不用和金先生商量,不用向张家请示他都知道该怎么做。但他不能那么做,因为他不想再看到今天这样的qíng景!

带着愤慨,带着激动,带着悲痛,甚至还带着对自己的绝望,高老爷把自己的才学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奏折中,很多年后,这封奏折被列为大明十大弹劾书之一。被点评为qíng感充沛,文辞华丽。

当然这些高老爷此时并不知道,他只是写着,把自己的想法愤怒统统写了进去。在最后,他更是诛心的进行了反问:浙江一带早有倭寇登岸的消息,李永祥是否知道?如果知道,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如果不知道,那他这个东海统领又在做什么?


☆、第82章

第三十四章

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做些什么,在这个下午,高老爷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写这封奏折的。他少年时的那些壮志,他青年时的那些踌躇,他中年时的那些迷茫,全都在这封奏折里得到了抒发。

待写好后,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痛快。他看着那封信,怔然片刻,回过头才发现外面的雨已不知什么时候下大了,噼里啪啦的打在窗户上,仿佛马蹄在道路上急踏。

他起身,推开窗,迎面扑来的疾风几乎要把他chuī着往后走,空气中的凉意,chuī的他打了个激灵,蓦然的,一股豪qíng突然而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少年时他就学了岳飞这首诗,那时候每每读起都热血澎湃,恨不得能立刻化为岳武穆身边的一个小兵小卒与他牵马提枪,而今天,他终于做了一件令自己无悔的事!

他做了这么久的官,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与百姓有益的事,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与百姓有害的事。他总是随大流,总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该拿的也拿了,该贪的也贪了,该做事的话他当然也会做。可是,要说真正的从心中想着百姓?他没有。因为他害怕,害怕同僚指责,害怕令张家失望,害怕别人说他是个土包子,就算中了探花也不会做官。

但这一次,他要做些自己要做的事!

哪怕前途尽毁;哪怕身首异处!

想到这里他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这些年他的官都白做了,直到今天方才有了些滋味。

疾风劲雨,他眺窗看去,只见院中的芭蕉被打的枝条下垂,颜色却更为鲜亮。

院们不知在什么开了,一队人提着气死风灯从雨中走了过来,离的近了他才发现是安姐带着丫头妈子:“二丫头?”

“父亲。”说话间安姐已经进了走廊,她灿然一笑,“女儿给父亲带了些吃的。”

没有让妈子丫头跟进书房,安姐是自己提着食盒进去的:“女儿听厨房说父亲还没有用餐,就自作主张给父亲点了几样,这个鸽子汤是给父亲补身体的。”

“我补什么身体?”高老爷失笑。

“父亲今日辛苦,当然要好好补补。”安姐正色道,高老爷今天的表现真的是让她刮目相看。她知道高老爷说不上坏官、贪官,但要说是一个好官、清官也有些勉qiáng,却没想到今天他不仅真的听她说的带着人亲临现场,还带着人往里面bī迫那些倭寇。虽然那些倭寇并不是被他打退的,但的确是他控制住了混乱,并压迫的那些倭寇只能在东门一带作乱,最后眼见不对只得匆匆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