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非偶。
她自己不是这么过来的?她为什么对高二老爷步步紧bī,为什么事事都要抓在手中,就是因为随着高老爷的逐步升迁,高家日益丰厚的家底来说,她越来越显得配不上。
安姐当然比她聪明,比她会来事,可那皇家子弟又真是好相处的?就算真对安姐有qíng,这qíng义能持续多久也令人疑惑的很。所以她本来以为安姐回来是来散心的——应该不是诉苦,因为这剩下的人也没谁能听她说苦楚的,就算她愿意听,安姐也不见得愿意说,可总免不了要带出几分神色,但看现在,又好像是她猜错了?
她想了想道:“我要说有事二姑娘尽管开口,二姑娘也许还不信我。但在这京里,咱们一家现在能依仗的也只有二姑娘,我就算过去傻,现在也明白过来了!”
安姐看着她,慢慢的点了点头:“二婶这话,我记住了。明天,我再来叨扰二婶。”
金氏听了这话有些怔然,但更多的是欢喜。早先她在安姐母女面前留下的印象真不好,虽然后来挽回了一些,到底不能说有多少qíng分,而如果现在能帮上安姐的忙,将来有事才能让安姐出力。可安姐竟是真的有事吗?又是什么事呢?
第187章
第五十六章
要请金氏帮忙,安姐也是有些犹豫。第一是隐秘xing,第二则是安全xing。金氏毕竟不是杨氏,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向着她,相比之下杨氏的表姐周氏倒更可靠些,可这关系有些远,更不好开口,倒不是怕周氏不帮忙,而是不好对外宣称。
所以此时安姐说第二天还来更多的只是过来散心,至于说完全住在高家,她还有些犹豫。要知道朱抵的演习是三次,如果现在她就开始入住,剩下的两次怎么办?更关键的是,大同远在山西,辽东也不近,要那些军队赶过来再演习,怎么说也要三个月,她总不能一口气在高家呆三个月吧?
所以在她的计划里,是先混过这一次的。至于剩下的,就看运气吧。这有些消极,可王氏要能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那真是皆大欢喜,别说朱抵去演习三次,就是演习个三十次她这边也能高枕无忧了。
相处这段时间,安姐也看出了南安王妃最在意的是什么。虽然她没有特意说过,但她的一言一行以及身边人的态度都令她知道南安王妃,非常在意嫡系。
不仅是嫡子,不仅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所有的嫡系。做管事的,如果是嫡系出身,就会被她高看一眼,做丫头的,如果是嫡系出身,就更容易出头。这说起来有些可笑,一般下人也不太可能娶几个老婆,都是一个正妻。可有那做过几代的,有些钱的,可能就会多个妾。于是这也造成了,还真有少数丫头是庶出的,而一般这样的丫头连二等都混不上。
这也就罢了,南安王府的管事、管家以及外面的掌柜,在府里是下人,到了外面过的也很滋润,还真有不少纳妾的。南安王妃对纳妾没什么反应,可要有哪个特别疼宠小妾的,甚至抬举妾生子的,那就等着吧,以后都不用想再高升了。这些南安王妃做的很隐蔽,但满府的下人除了gān活,就是揣摩上面的几个主子,南安王妃又是重中之重,府里的下人可不要好好研究,仔细分析了?
一件事两件事也许不显,一年两年也许看不出来。但一二十件事,一二十年……总是会有聪明人的。而思烟、段妈子几人这段时间闲着没事,就是与府里的人说家常拉关系。
在南安王府里,大多人当然还是想着攀附南安王妃,可也有那明知攀附不上的,就会起别的心思。早年朱抵只是一个纨绔,没什么能耐的时候会动这个心思的人还不多——就算真挨近了,大多也会被教育一番,然后身在曹营心在汉。可现在不同了,朱抵的未来非常可期,而且大公子那里……
虽然大少奶奶这次孕期顺利,可谁知道最终会怎么样呢?说句不好听的,多的是生小孩时出问题的,就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生下来,也不一定就是男婴啊。而如果这一胎不是男孩,以后大少爷还有可能有孩子吗?而如果他没有自己的儿子,这王爷的位子又会落到谁身上?
当然,说明目张胆的背叛南安王妃,或者说通安姐这边的人拉帮结派还没有人有这个胆子,但说说家常,把自己知道的表露一二,也不是什么费力气的事qíng,更何况这位二夫人虽然门楣低了些,出手可不小气,不说别的,每次来她这边,就没有空手的!而有的家常说的她高兴了,很快也会有好东西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