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琪在文科上要开窍了?”这是大多数学生们的感觉。
“这一次的期末考试要糟糕了。”这是几个好学生的紧张。
“我什么时候讲过这些?她从哪里看的?”这是历史老师的迷茫。
而不管其他人怎么想,高安琪还在那里说着,最近这段时间她就在翻看这段历史。说也奇怪,她本来对历史是不太感兴趣,不仅历史,整个文科她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致。
政治?嘿!
英语?呵呵。
语文?嗯,有些课文的确是不错,诗词也很优美,可那什么语法啊词xing啊,提起来就头疼好不好!她说了这么多年汉语,什么时候说之前还想语法啊!
至于说历史,有些历史故事是很好听,但总让人有一种疑惑,这些历史都是真的,而不是后人改编的吗?她知道这种思想有些极端,可有了这种想法就再也不能认真看书。但这段历史却奇异的吸引住了她,历史课本上短短的几页,就让她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于是她忍不住去探索。这几天她跑图书馆、到书店、上网,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的寻找一切她所能找到的资料。
她觉得她和这段历史是有缘分的,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很多数据她不用刻意去记,就能记得很牢固。那些年号啊、时间啊,只看一遍就不会忘。
“这真奇怪。”抱着这种思想,她查找的更有力了,终于今天忍不住在课堂上就翻起了课外书……
“固安帝登基后,我个人认为采取了最重要的两项措施。一是经济上的,二是军事上的。经济上,他大力开发广州口岸,虽然在一定时期内造成经济萎缩,但当广州口岸得到完全的开发后,大明的海贸也就更繁荣了,而海贸的繁荣也带动了纺织、制茶、瓷器等行业,固安十六年的半自动纺织机更是改造了整个行业,从而带动了工业上的发展。同时,因为与西方的频繁接触,也把一些知识引入到了国内,明朝的工业化就此真正开始萌芽。除此之外,军事上固安帝也采取了有力措施,虽然他打造的新军更像是旧军,其规模训练制度都是沿袭洪武时期,但历经半个多世纪,已经有多种迹象表明,明太祖早先定下的制度都已经荒废,吃空饷、造假等事端屡见不鲜。很多军队成为私兵,真正有战斗力的是家将,而不是真正的军队,这也是早年两王敢谋逆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若是按照明太祖的制度,寿王根本就不可能调动出早期的东海舰队,更不可能一路打到天津,若不是天时不对,明朝在这里很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分支。”
高安琪越说越兴奋,这几天她不仅在查找,还在不断的思考。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朱抵,果王朱抵。在我们的课本上对这个人只有寥寥数语,但其实这个人对固安帝的改革非常重要,有历史证明,最先启用明太、祖练兵之法的就是这个人。他早先不过是一个庶子,在我国历史上庶子是不受待见的,虽然他是南安王的庶子,但若没有意外,他原本也应该只是一个二等郡王——这还是因为南安王子嗣不多,否则他也就是一个三等郡王,身份虽然高贵,却不能说富贵,更不要说权利。但这个人非常有主张,十六岁的时候,有些书上说是十五岁,我国古代,很喜欢算虚岁,所以我想在这里他应该是十五,但为了不至于nüè待未成年少年,我们还是说他十六了吧。”
说到这里,下面传来一阵轻笑。高安琪讲的并不能说如何幽默,但比历史老师说的生动有趣的多了。而历史老师此时已经完全呆住了。果王朱抵?是的,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但他是庶子?明朝是很重要的一段历史,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廷,是他们研究古代生活的重要依据,他早先也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但……谁还会去看某人是庶子还是嫡子啊!又不是某个特别重要突出的大人物。当然,朱抵也不能说不重要,可他的那些作为都是在固安帝的英明领导下完成的啊!
而这个时候高安琪已经状态全开,完全把历史老师抛到了一边:“十六岁的朱抵一个人跑到了大同,在这个路途上他抓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古扎特,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后来的蒙古大汗,也是最后一个大汗。朱抵后来也是靠着灭杀了他最终得以封王。我们翻开后面的历史可以看到古扎特是一个非常qiáng悍的人物,他依靠huáng金家族的血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从名义上统一了蒙古三个部落,可在朱抵面前他从来没有讨到过好处,最终更被朱抵围杀在拖林戈尔糙原,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日不落之战。据说那一战打了整整二十四个小时,鲜血染红了整个糙原,没有人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太阳就像从未落下一样。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课本上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