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岸_作者:张鼎鼎(284)


因为怕刘文担心,这些事,英儿也没有在信中说,直到找好了房子,搬了家这才去信,而这时,郑定辉已经到了前线,刘文已经进了工部,弄出了地雷,进出也都受了限制,见信中说家中都好,也就没有太过担心,想着他们那边,最多也就是多花点钱,上点当,只要他和郑定辉这边没有差池,总不会有大错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有诸多的麻烦事,但最后他们还是有了一套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房子,三进的院子,十几间房屋,有专门的井,专门养牲口的院落,而因为刘文有了功名,院墙还可以再加高。
松花蛋、变jī蛋的生意现在是不好做了,但他们当初的积累还在,当时离京的时候也没少带银子回去,现在就算几年不生产,一般的开销,也能维持住了,这日子,本来应该是平和而又舒适的,原本,也的确如此。
英儿年岁渐长,管家的能力也越来越出色,来到城中闲了,还和刘茶花商量着要开一个杂货店,卖卖络子、荷包、绢花之类的东西,他们受刘文的影响,在事先写了计划,做了预算,就准备着等过年后实施。当时刘武还在家中做木活。
刘武当初在村里的时候种地,来到县里显然不可能每日再跑回去忙田间的农事,好在他当初也跟着花有才学过木匠、瓦匠的技术,虽说手艺不怎么样,做一些粗笨的家具还是可以的,反正家中也不指着他这个维持生计。
他们兄妹俩,带上刘茶花、灿儿,乃至小丫头青儿以及其他的几个家人,这日子也过的和和美美的,除了担心刘文和郑定辉,和日子有些苦闷外,也没什么烦心事。
花婶的到来,令他们很是欣喜,特别是英儿,她可以说是在刘武和刘文的照顾下长大的,虽说他们两个都对她疼爱有加,可到底是两个男子,在刘茶花没有到他们家之前,花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母亲的作用,但是哪知道这次花婶却是向他们宣传观音教的,而且不知道怎么说的,竟把刘武也说动了,开始刘武还只是早中晚念几句菩萨,平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等出了正月,木匠活也不做了,也不外出和朋友喝酒了,每天十二个时辰,恨不得有八个时辰都是在烧香念菩萨,若是有哪天少了,也是要和其他教友去宣传观音教的好处。
他自己信了,还带着青儿也信了。
因青儿是早年就到刘家的,英儿一直把她当个小姐妹对待,不过感qíng再怎么好,青儿也是丫头,繁重的工作不说,倒茶递水洒扫这样的活儿总是要做的,可信了这个观音教之后,青儿就什么也不做了,每日就和刘武在一起念菩萨,这孤男寡女的共在一室,这名声自不可能好了,可两人非说他们是教友,是信徒,说他们有jianqíng关系的,全是思想龌龊。
被bī的急了,刘武甚至说要娶青儿为妻!
青儿一个丫头,不说身份上,就是律法上,他也不能做刘武的正妻的,否则被人告上一状,连刘文郑定辉那边都会受影响,可不管英儿怎么说,刘武就是不听,还说自己信菩萨,也是为了让菩萨保佑刘文和郑定辉,英儿无奈,最后也只能什么都不做了——现在只是不好听,若真让刘武娶了青儿,那问题才大呢!
有了青儿这个前例,英儿也只有让刘茶花留意,家中若再有要信观音教的人,不管是否真信了,都要立刻赶出去,万不能让家中的人,都成了观音教的信徒。
“若是大哥在,又要怎么做呢?”
想到刘文,她再次叹了口气。

第146章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刘文,当然没有想到家中竟出了这等事,他在衡州的时候,倒也隐隐的听过一些观音教的名头,但那个时候,观音教还不是太兴盛,而且作为中央所在地,这种宗教名头也不显,他当时听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更没有去担心家中。在他想来,对宗教的信仰,除了像中国这样的祖先崇拜,或西方的基督教这种已经融进了文化生活中的之外,总要是有原因的。
而这原因,大多还是自己心灵的脆弱。比如渴慕什么东西,比如受到过什么打击,比如对现实生活有什么不满。刘文自诩治家不错,刘武英儿也都识字读书,家中又不缺吃少穿,当然,在他想来,刘武和英儿都是心志坚qiáng的,刘武也许要差点,可他是个老实木讷的,又怎么会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事qíng?后来他过了柳江,要忙着兴建工部的作坊,研究热兵器的应用,虽然还是会时常给家中去信,可自然不会再想到在信中去叮嘱万万不能信教,再加上路途遥远,英儿又怕他担心,所以他还想着家中一切安好,没事的时候,还有点发愁英儿未来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