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出其不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láng啊。
真是嘴长在别人身上,怎么说都行啊。
而且,人家说的还不是没有道理,都说的通,然后安郡王当街遇刺一案就跟安王府被烧的案子一样,变得扑朔迷离了。
这样七拐八绕的案子,会造成很大的轰动,但没点时间就想查清楚,很难,而且十有八九会成为悬案,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了了之。
虽然不知道安郡王这么做的目的何在,但他们千不该万不该给皇后下毒。如果不是清韵心血来cháo,对难住她的毒感兴趣,多研制了几颗解药,那唯一的一颗解药给了安郡王,皇后会如何,谁也难预料。
清韵跟随皇上进宫,帮皇后解毒。
楚北早就在宫里了。也查到皇后中毒的经过。很简单,皇后吃的燕窝粥碗口被人抹了一圈药米分,就算银针试毒。也不会去查碗口。
而且,燕窝粥是御膳房做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尤其为了明天的喜宴。御膳房忙成一团,可以说是脚不沾地了。进进出出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想查出来,难比登天。
这个时候去御膳房查案子,势必会影响明天的喜宴。加上天色已晚,皇后中的毒也有解药,只能先以明天的喜宴为重。等喜宴办过后,再去查了。
守到皇后醒过来。确定她无碍后,清韵才和楚北一起出了宫。
马车内,楚北眉头一直皱着,深邃的眸底有寒芒,但更多的还是纳闷和不解,他实在想不明白,安郡王这一回中毒,目的何在。
清韵坐在一旁,道,“安郡王这一回中毒,一来是试探太后,二来是挑拨离间。”
楚北望着她,不知道清韵这话从何说起,清韵扭着绣帕道,“今儿早上,宁太妃借着若瑶郡主的名义找我,她知道我们怀疑并在查先太子和宁王身份调换的事了,这事如果太后知道,后果不堪设想,再加上长公主这些天一直在挑拨离间,宁太妃怕了,只是不敢去问太后,怕弄巧成拙,才设计了安郡王遇刺一事,太后的态度可以知道,她并没有怀疑什么。”
“至于母后和安郡王中了一样的毒,我想安郡王他们肯定知道北晋给了我一粒解药,太后一直针对母后,皇上如果把解药给了母后,对安郡王见死不救,太后和皇上才刚刚有了些好转的关系,势必会再次恶化,而且再也不会有半点和好的可能了,到时候我们再说什么,太后也不会信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样好的办法,清韵对宁太妃他们的手段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怪他们能把太后耍的团团转。
“只是这一回,他们的算计没有成功,肯定还会再想别的办法,我怕会防不胜防,”清韵目露担忧。
虽然这是她希望看见的,bī得宁太妃他们狗急跳墙,然后露出破绽,只是她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点,那就是她并不知道太后和皇上到底有什么不可化解的矛盾。
她不知道,宁太妃则是一掐一个准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
对于太后,宁太妃的胜算远远大过她。
今天如果不是侥幸,她真没法预料到后果。
楚北望着清韵,问道,“先太子和宁王真的被调换了,这事已经确定了?”
清韵点头,“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取信于天下人,但这是事实了。”
楚北若有所思起来。
外面,卫驰勒紧缰绳,有说话声传来,“大少爷,老侯爷让您回镇南侯府一趟。”
虽然楚北做回大皇子,并且封王了,但是镇南侯府依然将他当做大少爷,连称呼都没有变。
楚北掀开车帘,清韵便瞧见一个眸光肃然,不苟言笑的穿着黑色劲装的中年男子。
那中年男子是镇南侯的贴身暗卫,他来请,肯定是有要事。
楚北就跟他去了镇南侯府,清韵则先回王府。
彼时,王府华灯初上,灯火通明。
看见她进院子,蒋妈妈忙迎了上来,问道,“王妃,皇后没事吧?”
清韵摇头,“不碍事。”
蒋妈妈就放心了,然后问道,“皇后中毒,王妃肯定没在宫里吃饭吧,饭菜还热着,王妃用点儿,还有王爷呢,怎么没陪您一起回来?”
平常一个时辰前就该吃晚饭了,加上中午吃的又不多,清韵是真饿了。
“爷去镇南侯府了,不等他了,”清韵一边回答,一边朝前走。
蒋妈妈让丫鬟把用炭炉温着的饭菜端上来,清韵吃了小两碗饭,肚子都有些撑了。
吃了饭,然后去书房拿了两本书,回屋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