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缘扶着她出去,说:“柳二说二爷就带着二奶奶,三个小少爷一个都没带回来。”
她站住问:“一个都没带回来?”
良缘点头,她是知道她盼着想见这三个小孙子的,衣服长命锁小鞋各种见面礼都准备了一大堆,还说要带着这
几个孙子去张家看看呢,这下都白搭了。
“太太,想必是走得太急了,又怕天冷,路上孩子们有什么不好才没带来的。”良缘找话劝她。
“没事。”她说,叹道:“都是心疼孩子啊。”
良缘叫了个小丫头去给李克和赵氏送信,说:“太太亲自去接怕不合适,我去把贞儿和南儿领回来,太太回去坐着等就行了。”
可屋里李显正在发火呢,她可不想跟他在一起待着。“我跟你一起去接那两个小的。”
把李南和贞儿叫回来,让他们换了衣服,重新梳了头发收拾一下,这边李克和赵氏带着李华两口进来了。
刚一进来,张宪薇根本没认出来。
“老二?”她试探着叫了一声。
“娘!”一个看着比李克高一头,宽一半,看着比他老十岁的庄稼汉跪下来砰砰砰磕了三个头,旁边的良缘都没来得及给他在地上放个垫子。
“你怎么成这样了?”张宪薇站起来一把将他拉到眼前仔细打量,“你这孩子……你这孩子……”她鼻子发酸,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
李华看起来就是一个庄稼人,穿着粗布衣服,鞋帮上沾满泥。她拽着他的手看,这双手硬得像木头,gān得像树皮,手心里都是硬茧。
她没想过这个孩子会过得这么苦,她以为他在那边是个小地主,家里有下人侍候。可看他这样,只怕天天下地耕田,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gān过了。
“是我对不起你……”张宪薇后悔死了!这个孩子走的时候才十四,这一走就是十年,她都没想过让个人去看看,只靠着那每年两封信,听李显派去的人说他过得挺好,她就没一点怀疑。
李华嘿嘿笑着,让她抓着手动也不敢动,可能被她吓住了,急得把他媳妇拉过来说:“娘,这是我媳妇,姓江,我让她给你磕头。”
这个江氏也是个乡下女人,从进来起就没见她说一句话,畏缩的站在一旁。李华一叫就赶紧过来,也是不等良缘放下垫子就跪下结实的磕了三个响头。
张宪薇赶紧放开李华把她拉起来,上下一扫,心里说不上多么喜欢。江氏脸色发huáng,粗眉小眼,身材扁瘦,手脚粗大,头发虽然梳得还算整齐,但是发色枯huáng,看着就不是个有福气的。
她在心中叹气,如果当年让她见着这个儿媳妇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李华娶她的。
“好孩子,坐下吧。第一次见你,娘这里没什么好东西,有一对镯子是我以前戴的,就给了你吧。”她拉着江氏坐下,良缘递过来一个扁木盒,打开来看,里面是一对三两的金镯子。
这镯子确实不是戴的,而是当年张宪薇出嫁时特地打的嫁妆。因为用的是足金,上面虽然有盘花,可是还是显得过于粗笨,所以她从来不戴。但是用来当给新媳妇的见面礼是绝对够份量的。
当年赵氏进门,她送的是一对钗,也是成色十足。
把镯子给江氏,她就这么拿在手里也不敢放下。张宪薇拉她坐到身旁,喊贞儿和李南出来见客。
两个小的手拉手走出来,李南先行礼,对着李华喊二哥,对着江氏喊二嫂。李华和江氏都不敢受全他的礼,特地站起来避开了。跟着是贞儿过来行礼,也喊二哥二嫂。
张宪薇让李华也坐下,坐到她这边的椅子上。指着对面坐着的赵氏和李克说,“你们大哥大嫂早几天就盼着你们来了。”
李克笑道,“屋子都收拾好了。这些年家里添了不少人,你跟我挤一挤。”
这话说得可真好听。
张宪薇笑着扫了一眼李显,他的脸色发沉了。李南低头不说话,贞儿也低着头,可是小嘴嘟起来了。
李华只说了一句:“劳烦大哥大嫂了。”
江氏却是狠不能把自己缩成一个球藏起来,拼命低头。
“行了,你忙你的去,晚上早点回来,给你弟弟接风。”张宪薇先把李克赶出去,又对赵氏说:“你领着人去把你弟弟他们的行李安置下来,然后去厨房多加几个菜。”
于是赵氏也出去了。
张宪薇对贞儿招招手,让她过来坐到江氏旁边,“这是你二嫂,跟你二嫂说说话,把你的小香包给二嫂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