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唉声叹气地回了自己的居处,刘槿早已在那里等着他,见他一脸愁眉不展,就问:“阿弘你到哪里去了?”
宋弘素来是不会瞒着刘槿的,当下就将来龙去脉说与他听。
刘槿听得睁大了眼睛:“你就这么去和你阿母说了?”
宋弘理所当然道:“阿母若行止有所不当,我身为人子,自当劝谏才是!”
刘槿歉疚道:“仔细说起来,我阿母也有过错,若她不是执意要将陶姬带上路,你阿母本该在邾县待产的,也不会有后面这许多事了!阿弘,真是对不住!”
宋弘点点头:“你阿母心胸过于狭小,缺少当家主母的风范,但你与她不同,此事也与你无关,不必与我道歉的!”
刘槿想来是对宋弘的直言不讳早就习惯了,听他如此评论自己的母亲,竟然也没有抗议或生气,只是小声道:“阿弘,这话你在我这里说说便也罢了,出了外面是不能说的,我母亲毕竟是我阿父正妻,怎能容得旁人议论,更何况她对你颇有芥蒂!”
看来刘槿胆小归胆小,心思倒是挺明白的。
宋弘咧开嘴,露出两个漏风的牙dòng:“你放心罢!我与你无话不同,旁人怎能相比,他们让我说,我还不肯说呢!”
然后他又教训刘槿:“豫王因你阿母的缘故,本就不甚喜欢于你,你若再是畏畏缩缩,只怕它日豫王便连有你这个儿子也忘了!依我看,王上最喜爱的便是你长姊,可她毕竟是女子,将来是无法继承王位的,至于你大兄,王上对他亦无过分青睐,想来你阿父多是喜欢文武双全,文重于武的人才,你与你大兄俱是正室所出,若你大兄于王位无望,那你便要多多争取了,若你不多加努力,只怕将来你阿母色衰爱弛,被你阿父所弃,到时候王位就要便宜了外人,譬如说落到我阿弟身上,你又要如何自处?!”
陶姬若是听到儿子这番胳膊肘往外拐的言论,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刘槿苦着脸:“不知怎的,我一见我阿父就害怕,心里慌得很,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宋弘恨其不争:“你阿父又不是吃人的猛shòu!你瞧瞧我,怎就不会?上回王上带我们出游甘泉宫,出言相询,你怎的就一言不发!若是你当时答得好,必能使王上大悦,对你另眼相看!”
刘槿:“……我怕我的答案说出来,会被阿父罚抄《诗》《书》五十遍。”
宋弘白了他一眼。
刘槿蹭过去,笑嘻嘻地奉承:“我怎么比不上阿弘你天赋异禀啊!”
宋弘张嘴叹了口气,又摇摇手里的蒲扇,虽然有些刻意模仿,不过他生得好,原本也能初见几分宋谐的风采,可惜一配上那两个漏风的牙dòng,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罢了罢了,以后我时时提点你便是!往后王上的姬妾必会越来越多,孩子也会越来越多,你纵然身为正室之子,也须时时警醒,免得落得昔日申生,重耳一般的下场!”
“是是!”刘槿扭头捂嘴耸动了两下肩膀,生怕自己不小心笑场而导致宋弘恼羞成怒。“那便有劳宋先生了!”
“孺子可教!”宋弘摇摇扇子,努力绷住小脸,严肃地点头。
这边宋弘谏母训友,那头刘桢却在教兄。
刘楠这一趟从军回来长进了许多,但江山易改,本xing难移,很多事qíng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比如说他不喜欢读书这件事,这是天生的,就像他有练武的天赋一般,假使非让他弃武从文,那刘楠肯定会一事无成。
所以即使知道老爹现在对长子重武轻文不满,刘桢也不想去qiáng迫刘楠照着刘远的喜好走,她所希望的,不过是刘楠能够稍微顺着刘远一点,如此一来,父子两人的关系才能改善。
刘楠自己也很为难,他不是不想让老爹高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每次一件事qíng做出来,最后的结果总是与刘远期待的截然相反。
譬如说,上回打南阳的时候,刘楠奉许众芳之命押送大批粮糙,途中遭遇小股秦军,刘楠用粮糙诱敌深入,歼灭了那股秦军,不过粮糙也因此被烧了大半,因为功过相抵,功劳反而还大一些,许众芳就没有处罚他,反而将他提为“二五百主”,相当于一千人部队的中级将领。
但是刘远得知这件事qíng之后很不满,他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在当时那种qíng况下,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既可以保全粮糙,又能将那股秦军消灭,刘楠没有选择上策,却选了中策,说明他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根本不应该被晋升,为了表现自己的公平,他又将刘楠的“二五百主”革去,打回原形,依然是百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