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果断拒绝了司马昂提出的条件,并且威胁道:如果你不肯站在我这边,那么等我把田荣收拾了之后,回头就轮到你了。
司马昂明显没有张耳聪明,在项羽发出命令之后,张耳根本都不和项羽讨价还价讲条件,他直接就装病了。
病了不止,还要病得很重,连chuáng榻都下不了,更不要说带兵出征了,他膝下就一个儿子张敖,虽有美姿仪,却年纪尚幼,也不擅长打仗,张家一家人成天只知道哀哀哭泣,跟张耳快要死了似的,连戴孝的麻衣都准备好了。
如果单单为了骗过千里之外的项羽,张耳也不必那么费劲,但是没办法,张耳身边有个叫项婴的人,他是项羽派在张耳身边的耳目,为的就是监视张耳的一言一行,张耳一时间还没下定决心跟项羽翻脸,当然也要装得连项婴都能瞒过去。
至于章邯,不管他是攻打咸阳也好,直接偷袭刘远后方也罢,实际上他才是刘远和刘桢等人最大的威胁,但是刘远长期的地下工作不是白做的,章邯身边的人,从司马欣到扫地的仆从,基本都被刘远收买了个遍,大家成天都在他耳边叨叨着“项羽必败,刘远必胜”,还经常把章邯杀了项羽叔叔的事qíng提出来轮了一遍又一遍,提醒他不要忘记。
章邯被他们说得心惊胆战,他自从在巨鹿大败给项羽之后,就变得对打仗这回事不太有自信心,面对幕僚亲属们一面倒的建议,他也觉得再跟着项羽一条路走到黑实在不太靠谱。
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刚把东胡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又迫得月氏西迁,从而占据了包括河套以南在内的广袤地区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趁着中原内乱之际南下,侵占了代王赵歇的一部分地盘,bī得赵歇不得不撤出代郡往南退,并且向项羽求援。
刘远一边在跟英布打仗,一边还不忘玩手段,他觑准时机,对项羽提议道:咱们虽然互相打仗,但毕竟只是内部问题,匈奴却是qiáng大外患,不如双方暂且罢兵,先共同对付了匈奴再说。
++++++++++++++
作者有话要说:注:上章有个BUG,田荣杀的是胶东王田市,不是济北王,但是系统抽风不让修改,只能在这里说明一下。
PS,你们不要酱紫,我知道你们都想看女主当公主的故事,但是没有前面那些qíng节,她怎么可能当上公主捏?她老爹随随便便就得到天下,她随随便便就能当个有智谋有实权的公主,不是很扯淡嘛?刘桢是平民起家的公主,不是一出生就是公主,所以她的心态不可能生来就是睥睨天下的那种天之骄女,除非她在现代是独裁国家元首的女儿。现在的写法已经把过程缩略很多,又能保证自然过渡了。作者把架空的历史编得辣么靠谱【并不】辣么感人辣么萌,你们有何感想?
☆、第64章
刘远这一手玩得实在是yīn。
其实他自己未必就想与项羽联手,也未必真想把兵力làng费在对付匈奴上面,但是这话一说出来,立马占了道义的上风。
豫王大义为先,不计前嫌的名声人人称颂,把项羽恶心得够呛,就连范增也不得不佩服刘远的先发制人,顿足悔恨他们反应得不够及时,若是项羽能先提出这个建议,那现在被动的肯定就是刘远了。
作为敌人,刘远对项羽的了解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他知道以项羽的自负和骄傲,以及不肯落于人后的xing格,肯定会拒绝自己的提议。
果不其然,项羽不仅拒绝了刘远的提议,甚至不顾范增等人的反对,连刘远派去当说客的使者也一并杀了。
对项羽的举动,最不满的不是刘远,而是赵歇。
赵歇已经快要撑不住了,他的地盘离匈奴是最近的,匈奴一来,首当其冲就遭了殃,连国都都丢了,眼看连赵王都要当不了了,他向项羽求援,并不是在故作姿态,而是真的十万火急,当初分封时说好各诸侯同气连枝,互相帮忙,结果现在项羽竟然完全不管他的死活。
赵歇简直要气疯了。
匈奴实在太过凶悍,赵歇屡战屡败,索xing连地也不要了,直接带着人前去投奔刘远,宣布加入刘远的阵营一起反对项羽。
刘远以最高规格迎接了赵歇,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赵歇虽然地没了,但他也带来一些人马和粮糙,这些都是助力。
赵歇的举动引起了一系列连锁效应。
先是张耳杀掉在项婴,宣布反项。
紧接着司马昂也跟随其后——他原是准备投靠项羽的,因为提出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反而遭到项羽的威胁,又怕又恨之下,他索xing也跟着反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