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果断把宁氏关了进去。
虽然无聊,虽然安静,但是,对贤太妃来说,她最在乎的,就是远在福建的棠落珉。只要棠落珉好了,无聊,便无聊罢。
她会一直守着宁氏到死。
只是,私心里,她还是希望那一日能早些来。宁氏死了,她便接着死。
宁氏被严密关了起来,棠落瑾就不再管她了。
对棠落瑾来说,宁氏的确可恨。然而,他的心里,最重要的是刚刚接手的大棠,还有在乎他和他在乎的一些人和事qíng,宁氏在他心里,如今只不过是个轻而易举就能被捏死的蝼蚁而已。
他不在乎她。
哪怕宁氏如今恨他入骨,恨不得吃他的ròu,喝他的血,可是,棠落瑾根本不在意这个人。
如今是天元二十八年的十二月二十九的夜晚,等到明天,他就必须要正式登基——虽然仓促了些,但在他回长安城之前,太皇太后还有留在长安的诸多人,都为他的正式登基,朝拜先祖等等做了足足的准备,因此等到了第二日,正式登基虽显得匆忙,然而该走的程序俱都走了一通,长安城百姓俱都知晓,新帝回来啦!带啦十万大军回来,谁也攻不破长安城,谁也欺负不了长安城的百姓啦!
而皇宫之中,陆续跑出不少人,开始向各地发消息——除旧迎新,新帝登基,要改年号了!
到了第二日,新帝正式更改年号——天睿。
天睿帝二十一岁,正式登基称帝。因少年睿智,睿音同瑞,因此群臣拟定年号“天睿”,史称天睿帝。
天睿帝年少登基,群臣却不敢肆意欺瞒。因天睿帝年少时便得军功,手握军权,十六岁时,亲自带兵将吐蕃人打退数百里,数年不敢与大棠为敌,二十一岁时,协同信国公,将突厥人打退千里之外,俘虏俱死。手段狠厉果决,群臣莫不敢与其为难。
天睿元年,正月初一,上朝。
天睿帝心痛父母之死,之前事qíng仓促,先帝死在战场之上,临死前遗愿就是天睿帝能打退突厥,孝容皇后死时,长安城大乱,丧事正在筹办之中,因此天睿帝首次上朝,便称要为父母守孝三载,非是以日代月,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守上三年。
群臣莫不相劝,天睿帝不改想法。
接着,天睿帝又正式加封了太皇太后、太妃等人,将先皇遗留下来没有封号的皇子皇女,俱都给了封号——先皇十六皇子,赐封号昱。
接下来,就是新帝登基,例行的减免税赋等事qíng了。只是在臣子提出要大赦天下时,棠落瑾果断拒绝了。
“大赦天下,岂非无辜受害者,其所受之伤害,将无从补偿?盗窃者一旦出狱,或许会继续盗窃,虽让受害者苦恼,或无xing命之忧;然,若杀人纵火jianyín妇女者出狱,此类人,若心有悔改,善,若心无悔改,继续作恶,岂非将造成更多杀孽?”
棠落瑾道:“明罚敕法,错者当罚,除非是冤假错案,法令修改,否则不当随意赦免。如此方可令百姓信服,对大棠律法信任。”
群臣之中,虽然有人赞同棠落瑾的做法,毕竟,正如棠落瑾所言,很多犯人敢做一次错事,就敢再做第二次、第三次,而他们做的错事,有可能只是盗窃一个馒头,也有可能是杀人放火jianyín妇女绑架孩童,前者或许还算是小事,但是后者呢?先不说对从前的受害者来说,伤害他们的罪犯明明被判了刑期甚至死刑,到最后只因新帝登基这么一个理由就被赦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荒唐悲哀的一件事qíng,就是对新的受害者来说,何尝不是因大赦天下而放出的明知道是罪犯的人给他们招惹来的祸端?
然而既然有人赞同,就必然有人反对。
“此事不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本就是历朝历代当行之举,皇上初初登基,连这皇帝的宝座都没有坐稳呢,如何能就这样否认先祖行事?”
“正是如此。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子道,可谓孝矣。’旁的不说,单单是为了孝之一事,陛下就不该这样鲁莽的想要否认先帝曾经做过的事qíng。”这次提出这件事的臣子很是jīng明,他含蓄的提醒道,“想当年,先帝册封陛下为太子时,尚且大赦天下,让天下因陛下而感激,让天下有了更多的劳动力。先帝尚且如此,陛下如何能轻易改其志?”
众臣立刻争吵了起来。
棠落瑾任由他们争吵,并不说话,等他们吵完了,接着谈下面一件事qíng。
安王叛乱,勾结前朝叛逆和高丽、倭国人,虽然是因安王之子棠落璟当年在战场上受了分尸之苦,安王上下迁怒宁家,故而不愿意有宁家血脉的棠落瑾登基,然而错就是错,这等叛国大罪,自然是要连坐,灭了将近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