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攻略朕_作者:昕韵(324)

2016-07-01 昕韵

凤瑄这才摇了摇头:“此二者才研究出来没多久,稳定xing欠佳,需临时制备,本官手中并无实物。不过,待工匠一到,便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李应熊听闻这话,虽说心里颇有些遗憾,却还是认同了凤瑄的话。
他一想也是,这样可怕的东西,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带着赶路的?万一路上炸了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高子淳,忍不住试探道:“国师可知,如今整个宁王府,只剩下高二公子一个男丁,他乃是庶出,这爵位……”
凤瑄微微挑眉,深深地看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李将军说的是高子淳吧?他不是被混进城里的鞑子给刺杀了吗?”
李应熊心头一跳,瞬间明白了凤瑄的意思——高子淳,必须死!

第164章 亲自动手

凤瑄的确是想要高子淳的命,以便一劳永逸,彻底绝了宁王一脉,将大宁重新收归朝廷手中。
李应熊对此没什么意见,且不说他本身就对高子淳厌恶不已,更是对高子淳的láng子野心极为忌惮,光是为了大宁,为了整个李家,他就愿意死心塌地投靠高子辛。
岭南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今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显,只要跟着高子建混就能有ròu吃有好日子过,李应熊除非是傻了,才不去投靠高子辛,而是死心塌地跟着高子淳这个白眼儿láng。
不过,未免落人口实,凤瑄和李应熊并未立即下手,而是一直等了好几天,才等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找了几个长得极像鞑子的人,将高子淳杀死。
这些人并非是真的鞑子,却是鞑子和中原人的混血。鞑子劫掠时侮rǔ了不少中原女人,其中很多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抓到了糙原上。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生下了这些孩子,而这些人因为从小便受尽歧视,对于鞑子更是极为痛恨。
他长得和鞑子极像,所以高子淳当真以为是鞑子要杀他,到死都不知道,罪魁祸首其实是李应熊和凤瑄。
这些人,正是被李应熊养大的。
高子淳乃是宁王一脉仅剩的男丁,他一死,宁王一脉可以说是彻底断绝,只剩下世子妃生下的一个女儿。
可惜茹儿自小便体弱多病,能不能活到成年实在难说。
李应熊不愿世子妃一个人守寡,gān脆求了恩典,安排世子妃和茹儿假死,让二人彻底和宁王府断了联系,从此安心住在李府。
如此一来,宁王一脉就算是真的绝了gān净,只剩下一个空空dàngdàng的宁王府。那府邸修得极为富丽堂皇,一看便能知道宁王的日子过得如何奢靡。
于是凤瑄gān脆抄了宁王府,除了个别犯禁之物留下之外,其余尽皆拿来换成钱粮,充作了军费。
高亥充为了造反可谓是殚jīng竭虑,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盘剥百姓,攒下大量的粮食。可惜他一死,他拼着受尽唾骂才辛苦攒下的那些钱粮便直接便宜了高子辛和凤瑄。
查抄了宁王府,手里有了大笔的钱粮,凤瑄、贺坤和李应熊便再无顾忌,直接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只等鞑子大军一到,便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时间,就这么一日日过去。
转眼间,秋收之日便近在眼前。
大梁各地先后开始了秋收,而京城,备受各方瞩目的皇庄,更是难得地迎来了惊人的大丰收!
因为是第一次大片种植,不比宫里的温室,所以这一次的收获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为了这一次的丰收,高子辛不仅事先就让凤瑄将皇庄上下严查了一番,留下的全都是可靠的人,在收获之前,更是问了好几次,确定玉米、土豆和红薯长势都格外好,他这才下定决心,打算亲自去皇庄一趟。
不过,钱庸一听高子辛要亲自去皇庄,收割第一株玉米、土豆和红薯,立马双眼发亮地表示要跟着一起去。不仅如此,就连朝中的其他大臣,听到消息后也全心动了。
一开始,朝中众臣除了钱庸等极少数之外,并未太在意所谓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毕竟宫里的温室收获的产量,高子辛对外是严格保密的,这些人并不清楚。
可是等皇庄里种下了,人多眼杂,这东西就不太瞒得住了。
普通百姓或许还不知道消息,可朝中众臣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全都知道了。
虽然土豆和红薯的果实都长在地下,不挖出来根本看不到,可那茂盛的土豆苗,以及那异常茂盛的红薯藤,却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到的!
不仅如此,因为红薯藤太多,高子辛特意让人在皇庄里养了好些猪,割了红薯藤混着米糠等物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