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声吼的太高,不光北朝使臣听到,连南朝官员也是人人皆知。
“怪不得方才武国侯大肆宣扬,说三殿下向任家女郎求婚,任家女郎已经答允了,原来是任六娘啊。这要恭喜任令史了,两个女儿都嫁给济王做侧妃,娥huáng女英,也是一段佳话。”这人才感慨完,就有人训斥他,“你懂不懂典故?不懂别瞎说。娥huáng女英嫁给舜帝,一个是妻,一个是妾,任令史家这两位女郎可不是这样的。”那人惊觉,“是是是,我说错了,说错了。”一迭声的道歉。
任荣生这人微言轻之人站在南朝官员当中,满脸迷惘。
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就又有一个女儿要嫁到北魏,给济王做侧妃了,好像做梦一样……
这算怎么一回事啊。
他只是迷惑不解,后面的王氏闻讯却放声大哭嚎起来,“不要,四娘能和亲,六娘可不能啊,六娘是我亲生的女儿,她不和亲,她一定不能和亲……”哭声震天响,离她近的人都觉得耳朵发麻,有人悄悄躲开了她,有人默默掩上了耳朵。
桓广阳带领一队骑兵飞驰而至,朗声向桓大将军报告从前线传过来的消息,“大将军,清谷关被北朝军队袭击!我方死伤无数,裴将军正率众死守!”
“不可能!”北魏使臣全慌了手脚,从李安民起,人人惊恐不安。
才和谈成功北朝就开始挑衅了,这和谈还能算数么?这些人的心血岂不是全白费了么?
倒是元绎早就听任江城说过这一消息,木木的坐着,无动于衷。
桓大将军大怒,“北朝欺人太甚!和谈,和亲,原来全是幌子,骗人的!”
南朝官员群qíng沸腾,“这像北人gān的事!像这种设了机关还说自己光明正大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这边和我们和谈,骗我们和亲,那边便派兵来攻打了,láng子野心,láng子野心!”更有人举拳高呼,“打回去!打回去!把胡人打回去!”
李安民耳中听得这样的声音,脸色惨白。
他怨毒的看着桓大将军和桓广阳父子二人,恨的牙根儿痒痒。他知道这父子二人愿战,不愿和,和谈是老皇帝的意思,可是皇帝毕竟是皇帝,南朝还是以他的旨意为准的,桓家人就算不愿意,也只得憋着一口气跟北朝和谈。谁能想到呢?明面上桓家老老实实的和谈,条款还一让再让,让北朝占尽便宜,其实他们上有准备,特地要在这个时候重燃战火!这清谷关的仗一打起来,呵呵,那一纸和约还算个屁啊。
李安民一脸yīn沉,“桓大将军,你究竟要怎样?”
桓大将军哈哈大笑,“我能怎样?北朝要攻打清谷关,我大梁官兵自然不畏qiáng敌,派兵应战啊。”
李安民咬碎钢牙。
桓大将军当机立断,立即派他的弟弟桓惔率军迎敌,誓将北军驱逐出境。
南朝和北朝的和约被撕毁,李安民和元绎无法回国复命,桓大将军又不许他们进城,只好在城外暂时驻轧下来。
淳安公主和任淑英、任淑贞也无法回城,只好在郊外临时搭建的幕帐中暂住,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光。这段时日,淳安公主也好,任淑英和任淑贞也好,不光吃尽了辛苦,而且担惊受怕,寝食难安,唯恐和谈、和亲之事若出了重大变故,她们连元绎也嫁不了,沦为笑柄。
老皇帝一心求和,闻知起了变故,大发雷霆,可是桓大将军等人一口咬定是北朝先发起的进攻,大梁官兵只不过是自卫罢了。大多数官员群qíng激奋,就连一向不gān涉朝政的陵江王也在朝堂上大声咆哮,“北朝是欺我大梁无人么?我虽年迈,愿披战甲,替陛下征讨背信弃义之人!”陵江王这做弟弟的如此英雄无畏,老皇帝做兄长的也不能太软弱无能了,遂长叹一声道:“那便打吧,打完了之后,重新再谈。”
有了老皇帝这句话,南朝官员越发有了主心骨,摩拳擦掌,跃跃yù试,要和北朝论论短长。
第122章
老皇帝命尚书台拟旨。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震惊了整个京城。
“君”这个封号其实也就是县君了,通常是宗女、命妇的封号,受封者或是有皇室血统,或是贵族、大臣的母亲或妻子。也就是说,除了宗室女儿会因为父亲的身份得到这个封号之外,其余的命妇若想被封为县君,要么是嫁了有能为的夫婿,要么是生下了出色、能建功立业的儿子。像任江城这样年纪轻轻尚未出阁的官员之女能获此封赠,绝无仅有,只此一家。而且,任江城所获得的不是虚衔封赠,而是食邑两千户,实打实的享有林城和山城的赋税收入,这就更加令人惊奇和艳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