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笙_作者:心渔(421)

2016-04-25 心渔 茴笙

虽然没能抓住王光济。押回京里千刀万剐给建昭帝出气,却也是打了场实实在在的大胜仗。
纪家军打水战,不管江河湖海那都是好手,可兵马卫和江北大营的兵不行啊。总不能让纪南棠打了东夷打南崇,把功劳都抢走,他想gān什么?
就连符良吉也写信劝纪南棠。叫他收敛锋芒,尽量同汉王殿下搞好关系。
纪南棠只得作罢。
建昭帝果然龙颜大悦。下旨将三人褒奖一番,各有封赏,催促他们务必要想办法活捉王光济。
可此时军中真正说话算的人是杨昊俭,他命朱子良盯牢林世南的大军,又自兵马卫里挑了个副将做先锋,命他带上两百艘战船八千jīng兵,先离远探探王光济的底细。
他原想着王光济身边充其量还有五六万人马,船只更是不多,自己派这八千人去,就算捡不到便宜,总可以探看一下qíng况,撤回来从长计议。
谁知结果大大出乎杨昊俭预料,就是纪南棠听说之后都吃了一惊,这两百艘船回来的连十艘都不到,八千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逃回来的人心有余悸,向杨昊俭禀报说,他们不熟悉水路,误入重围,敌人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一次王光济却派出了十余位乐师。
这些乐师坐在船头,身边有兵士举盾护卫,弓箭she不到他们,十余条船往来进退,一会儿就把兵马卫这边杀得溃不成军。
对方有大量乐师参战,而且水战对乐师又极为有利。杨昊俭听完回报立刻就打消了继续进攻的念头,连夜给建昭帝写了封奏章,派快马送进京。
奏章上他将这一战称为小小的失利,原因则完全归咎于羽音社的乐师。
他请求建昭帝下旨,要么命羽音社高祁等人到军前戴罪立功,要么从玄音阁调一队乐师来帮忙。
这一耽搁就到了七月末,天太热,建昭帝越发觉着jīng神不济,叫了秦和泽等几个大臣来一商量,准了杨昊俭的第一个请求。
高祁由此落入了杨昊俭之手,可战局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朝廷大军虽然将王光济挡在江上,离抓住他彻底平息叛乱却还遥遥无期。
八月秋试如期而至,个人战、团战的结果都同chūn试差不多。
九月初,平静了一年多的东海突起波澜,先是白州兵马卫和地方官联名上书,说是在沿海几县发现海盗出没,怀疑是在为东夷人再次引兵来犯探路。
这奏章送上来之后,不管是建昭帝,还是符良吉等人都没有拿它当回事。
这些年沿海州县时不时就危言耸听,以便向朝廷要钱要人。
可写这奏章的官员也不想想,虎头滩大捷朝廷一举歼灭东夷十万人马,东夷小国统共才有多少人?这才刚过去了短短一年,怎么可能恢复了元气,再打大梁主意?
可仅仅过了半月,彰白诸州的求援奏章便像雪片一样随着快马进京。
东海突然出现大批敌人,在多地停船,qiáng行登岸。
白州的qíng况最为严重,一天之内已经失守数县,被敌人攻占的县城宛如人间地狱。
紧跟着,就有一道弹劾纪南棠的奏章摆在了建昭帝案头,侍御史张丞在奏章里称纪南棠夸大了虎头滩之战剿灭敌军的人数,冒领军功,犯下了欺君的大罪,更使得朝廷错误判断了形势,是造成眼下之局的罪魁祸首,应该予以严办。
建昭帝下旨,命纪南棠即刻jiāo出兵权回京,进行解释申辩。
杨昊俭趁机旧事重提,上一次他是暗示,这一次直言四公主对纪大将军颇有好感,又说眼下这事他可以出面相助,以确保纪南棠平安无事。

第二百六十八章 御前官司

纪南棠并不是一个不通人qíng世故,只懂带兵打仗的将领。
相反,他这些年一直以怀英翔的下场自警,该疏通的关系,该送的礼从来是一家不落,上有符良吉撑腰出头,下有杜元朴出谋划策,别看他不常在京里,名声一直不错,还真没为此吃过什么亏。
若换成别的事,为保命,别说只是和二皇子虚与委蛇一番,就是屈膝低头,他自忖也不是弯不下腰来,但唯独这件事不行。
纪南棠沉默了一瞬,方道:“汉王殿下,您若是为公,为天下计,能帮着查明真相,还末将一个清白,那纪某自是感激不尽,若是只为私谊,请恕末将不识好歹,这件事若是糊里糊涂完了,末将对不起在虎头滩奋勇杀敌的将士们,也对不起那些血染疆场为国捐躯的英灵。”
言下之意,他不同意杨昊俭使手段把这件事压下去。
杨昊俭目光一沉,脸上却没有露出不悦来,仿佛不甚在意地笑了笑:“好,我知道了。回京之后,你若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去找我舅舅同安侯,我会写信向他jiāo待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