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虽如此,韩夫子却也不能不听圣旨啊,也不敢偷偷的喝,所以这些茶就全到了宋明轩的口袋里了。
赵彩凤和宋明轩当然想不到是这样的qíng况,见宋明轩这样说,只开口道:“看来韩夫子的口味到底有些独特,也不知道上回我拜年送给他的武夷岩茶他喜不喜欢。”
在家里赋闲日子就过的特别快,一转眼就到了二月二了,原本宋明轩是要回书院去的,可刘八顺派人来递了消息,说是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人在玉山书院里头放烟火,结果点着了两栋号舍楼。外地的书生不能让他们没地方住,所以韩夫子就让京城本地的书生都住在家里头看书,每隔半个月,回书院一趟,布置一些作业等。
但凡家在京城的学子,没有几个是家境贫寒的,且一般外地人家,若是在京城租得起房子的,家里必定也是有些继续的。这要考状元可不是简单事qíng,说白了考自己努力是一条,但到底也是要银两堆出来舒心惬意的读书环境,那才能考出好成绩。像以前宋明轩那样,能中解元的,韩夫子都觉得这是奇材了。
宋明轩一听说不用回书院去,也兴奋得不行了,他和赵彩凤虽说成亲也有两三年了,可中间许氏死了,一年多房事到底是禁的,后来他又去了玉山书院念书,又是几个月不回来的光景,如今好容易两个人能亲亲热热的在一起,宋明轩到底是舍不得回书院的。
赵彩凤知道他心里高兴,只忍着不说出来,便故意逗他道:“这下可遭了,再一年就要考试了,也不知道这书院的号舍什么时候能修好了,好让你们早些回去念书。”
宋明轩听了这话,心里便略略不不慡,只郁闷道:“娘子,你不想我留在家里吗?”
第323章
其实自从杨氏搬走之后,家里确实安静了不少,没有赵彩蝶和小五在院子里嘻嘻哈哈的,刚开始赵彩凤还觉得不太适应呢。尤其以前钱木匠会在后院里面做一些木工活,听着那哗啦哗啦刨木头的声音,也觉得特别顺耳。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宋明轩看书的环境好了不少,再加上赵彩凤也开始创作夏款的衣服,两人倒是各占着一边的房,各自用功。不过赵彩凤最近出去的次数有一点多了。二月初九是许氏的忌日,她说了要回去上坟,就要开始安排一下店里的事qíng了。
这日赵彩凤带了小丫鬟如意去到广济路那边的仓库拿面料,就看见huáng莺站在柜台里面打着算盘,罗掌柜去路红线绣坊谈生意。虽说现在天衣阁发展的很好,可原先是靠着红线绣坊起家的,所以赵彩凤每年还会设计几套丫鬟的衣服给红线绣坊的管事红姑。所以红线绣坊的面料也都是从她这边拿的。
huáng莺见赵彩凤过来,便放下了算盘,高兴的迎了上去。她脑子聪明,不过半个月,各种料子的名字和价格都已经能说出来了。赵彩凤便想着带她去天衣阁那边瞧瞧。
等罗掌柜的回来了,赵彩凤jiāo代好了事qíng,便带着huáng莺往天衣阁去了。
罗掌柜喊了伙计把赵彩凤选的面料搬上了马车,里面放着二三十匹的面料,三人便只能在马车的外口坐下。huáng莺上了马车,只嘱咐车夫道:“里面东西多,我和掌柜的都坐在外口,你拉车慢着点。”
赵彩凤心下对huáng莺倒是多了点好感,这姑娘到底从小在那富贵盈门的地方长大,有些势利眼其实也正常,如今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她心里知道错了,如今瞧着倒是顺眼多了。
马车到了天衣阁门口,便有店里小丫鬟迎了出来。文昌巷寸土寸金,光一个店面一年的租金就不少银子,所以仓库是设在了广济路那边,平常这边要用面料,就请了车夫去拉。又因为这里来的大多数是姑娘,所以除了马掌柜一个中年男xing之外,赵彩凤并没有请上一个男xing伙计,唯一的两个帮佣一个小丫鬟是马掌柜的远房侄孙女,帮佣是她的奶奶,所以这些搬东西的事qíng,往往都是大家亲历亲为的。
今儿带来的布料有点多,大家伙便一起上来帮忙,小丫鬟没什么力气,只能捡轻的一起搭把手,赶车的钟叔倒是力气大,一下子搬了两批料子进去,哐当一下放在柜台上。huáng莺见了只急忙道:“呀,钟叔你小点力气,这些面料都是夏天穿的罗和纱,最怕重手中脚的了,要是压坏了,做出来的衣服可就不好看了。”
以前便是赵彩凤也从来没这样说过钟叔,她是赵彩凤雇来的,可毕竟不是他们家的下人,便是不来帮忙,也无所谓的。钟叔听了这话,顿时就脸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了,一脸为难的看着赵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