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影后_作者:年影(183)

2016-02-26 年影 民国

妇联虽然已经开足了马力在全力奔走,但它终究还只是糙创,力量有限。能够拯救十分之一的孩子就已经不错了。一想到依然还有无数孩子会冻死饿死在街头,陆秀就心如刀绞。
把两份稿件寄出去后,陆秀终于有机会关注一下《日落》那边的qíng况了。
先是圣诞抽奖,后来又是妇联的免费广告,接着又是卖一张票捐款一铜元的承诺,一套组合拳下来,《日落》的票房几乎天天都是爆满。不仅票房大火,电影的口碑也极佳。
除了明星公司那边的《明星画报》yīn阳怪气地挑了不少刺外,其他媒体几乎一边倒都是赞誉之声。也难怪,《日落》的电影版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服装道具还是拍摄手法,都算得上是jīng良之作。虽然是第一部国产有声片,却并没有粗制滥造,背景乐跟影片场景配合得简直天衣无fèng,就算是最苛刻的观众也不忍太过苛责。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看了《日落》才知道,原来做女人如此不容易。看了《日落》才知道,原来二胡是一种如此凄凉的乐器。现在我只要一听到二胡的声音,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电影中的场景,鼻子就忍不住阵阵发酸。现在才知道,原来电影中的音乐还可以这样用!”
“《日落》,一部让人忘掉观影礼仪的片子!历史上,大概很少有片子能让观众如此如痴如狂。跟着主人公哭,跟着主人公笑。恨不得冲入屏幕中,将主人公从绝地里救出来。这不是夸张的手法,在笔者观影的途中,的确有人尝试这么做了,而电影也因此数度暂停。虽然明知道这并非现实,虽然明知道我们再怎么愤怒也无济于事,却依旧引得无数人明知故犯。《日落》的成功毋庸置疑!它成功挑动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让我们从包裹在世俗硬壳中的成人重新变回了最单纯的孩子。”
“我以为看过《日落》的话剧,便不必去看电影了。看过电影才明白,自己当时的想法到底有多天真。电影采用了跟话剧完全不同的角度,更专注于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话剧只是让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剧qíng,电影却让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母女二人的善良与坚忍,父子二人的自私与残忍。有时候一个镜头,胜过千言万语。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电影的导演跟摄影,把电影变成了一个窥探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窗口。那流畅的叙事,多变的节奏,一点不输国外大片。看过《日落》,我们已经可以骄傲地宣称,国产片的导演跟摄影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准。”
……
看完那一连串的影评,陆秀长舒了一口气。她也不知道是电影真的这么优秀,还是某些人无意中发现了杜雪怀的身份,所以不敢再轻易触他的逆鳞,不管怎么样,影片都算是已经成功了。
看到最后那一条,陈秋实跟云大龙他们估计已经笑成傻子了。
1936年的公历新年跟农历新年挨得很近,算起来,《日落》也算是赶上了贺岁档,票房完全不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是部悲剧。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会因此被影响到过年的好心qíng。
过年啊!陆秀抬头望了一眼月份牌上的日期,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走到了腊月中旬,马上就要过年了。
中国人的习俗,过年总是跟回家联系到一起。她想起了远在另一个世界的家,又想起了这个世界那个被她避之如蛇蝎猛shòu的家,心中竟然涌起了一股淡淡的乡愁。
时间越接近chūn节,张若玮便显得越发的焦躁,他又好几次跟陆秀提起了回家负荆请罪的打算。可惜,这边千头万绪,陆秀实在抽不出时间。这一拖,就拖到了张启明夫妇打上门来。

第84章 (二更)

张启明夫妇打上门来的时候,陆秀正在妇联那边帮忙。她怎么说也是妇联名义上的会长,一直什么事都不做,太说不过去了。
随着收容的孩子逐渐增多,妇联的人手明显已经不够了,虽然紧急雇了一批人救急,但依然只是杯水车薪。还是陆秀后来想到了后世招募志愿者的招数,找了一帮放寒假的女学生帮忙,才稍稍缓解了人手紧缺的窘境。
令她没想到的是,招募志愿者的启事不仅为她带来了免费的劳力,甚至又掀起了一股市民捐助的热cháo。时近年关,不少人手里都有了余钱,并不吝啬拿出一点来做善事。
经历了之前的严寒,能够活下来的孩子都属于生命力特别旺盛的那一类。可惜天气实在太冷了,依然有不少孩子生了病。隔离,消毒,又让妇联的各位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还有人因此病倒,但这却并没有浇熄大家的满腔热q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