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难当_作者:凔溟(351)

2016-02-23 凔溟

这个秘密藏在心里太久,对别人他也不敢说,只有太子昭,才让他有拆说的yù望。
“难怪……”太子昭轻轻吐了一口气,如此一来,一切不可思议的事qíng就有了答案。
唐越知道他想说什么,打趣道:“殿下应该很早以前就怀疑过我的身份了吧?为何没有问?”
“为什么要问?你整个人都是我的,就算有秘密,那也是属于我的,只要你人一天在太子府,是孤的太子妃,那这些秘密就让它永远藏在你心底。”
他并不介意对方揣着这个秘密过一辈子。
只是,能亲耳听到唐越将他最大的秘密说出来,他的心里隐隐有一种被信任的满足感。
从此以后,他们才是真正毫无保留的夫妻。
唐越花了一点时间说了些现代的事qíng,不过光靠词语是无法描述出一个现代化的世界的,因为太子昭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
汽车是什么东西?四个轮子加一个铁皮柜?
飞机是什么江西?能戴着数百人在天上飞的?
……等等这些疑惑他都找不到答案,唐越也没有想让他知道答案,那是两个跨越千年的时代,根本无法放在一起比较。
“我学的是医学,其他方面的知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一些是常识,一些是我们个人的理解,并不一定适用,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了。”
太子昭看着那一篇篇提升粮食产量的文章,满足地笑道:“够了,这些足够了!”
有了这些启发,他相信不用三年,南晋一定能将粮食产量翻一番。
太子府不无意外地忙碌了起来,来往的官员和能人异士多了起来,这些人往往一进太子府的门大半天都不出来。
老郡王安cha在太子府的眼线只能打听出太子殿下近来越发勤奋图qiáng,书房的灯直到三更也不曾熄灭。
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好事,老郡王也无法因为人家勤勉去告发他,只是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如今朝廷的官员倾向太子昭的越来越多,明明王子煦和太子昭都曾深陷青楼的八卦流言中,可前者就令人唾弃了许久,后者则毫发无损。
这不得不说,太子昭在朝臣和百姓的心目中是有多么重要的分量。
不过他知道,这也是因为太子昭自小就树立了一个正直伟岸的形象,哪怕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欺男霸女,恐怕都不会有人信。
就在老郡王准备朝唐越下手时,太子昭突然在朝会上献出了治国三十二策,那长达万字的治国策引得朝野震动,连南晋王都惊讶不已。
太子昭在治国三十二策后署名并非是自己,而是含括了朝廷上十五名官员以及民间二十三位能人异士,哪一条的哪一句话是这些人提出的,他都注明的很详细。
这些名字写在上面,大大降低了南晋王对太子昭的戒备之心。
虽然也有个别朝廷官员弹劾太子殿下结党专政,可是太子昭将每个参与的官员都列出来,也就算是过了明路了。
要说他结党,这些官员并非是为他做事,而是为整个南晋做事,要说他专政,这些策略只是经由他提出,最终决定权还在南晋王手上。
据说,治国三十二策几乎将各行各业都包括进去了,其只以农业为重,教育第二,紧接着是工、商、医、药等各方面。
也有人针对这三十二条治国策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最多的一条便是钱不够,这里头无论哪一项都是大投资,国库没钱。
可这个理由也被太子昭驳回了,他将整个篇幅的预算都列出来了,其中需要国库出钱的只占了十分之一不到,其余的一部分从太子府的私库出,一部分由栎阳侯府等贵族赞助,一部分则是动用造纸厂的收益进行投资。
提到造纸厂,如今由栎阳侯府掌管的这个工厂利润非常可观,纸张的价格在南晋卖的不高,但买的人却非常多。
销往北越后,纸张不无意外地得到了全体文人的认可,即使售价高,有条件的人家都愿意买。
北越国库虽然穷了,可北越贵族世家却一个个富的流油,花点钱买纸根本不需要犹豫。

第204章 三十二策

“太子殿下能说动贵族大臣们支持三十二策,真是令下官佩服,下官俸禄微薄,但也愿意拿出五十金,出一份力。”占少府站出来大声说。
他这话明着是支持太子昭,潜台词却是在说:太子殿下,您的本事真大,竟然能让贵族大臣们出钱,往常无论是打仗还是天灾,这些人可都把钱袋子捂的紧紧的,连大王都不能掏出一分一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