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肥水不流外人田_作者:夜雨穿林箭(236)

见两人看着他,薛寅松这才恍然大悟,冲口而出:“这粮价……恐怕是有意为之。”

阙宏泽点头,一边把玩着折扇道:“这价格设在25文,实在可疑,薛兄勿急,我这便派人往德阳打探消息,同时着手更换米袋,只要消息确实立刻起运德阳。”

薛寅松道:“船运路线我研究过,咱们先运往南孟,一是可以大造声势说是济州方向过来的米,二是我富chūn江正好在上水,去德阳的运费比陆运要便宜些,只是时间要多耽搁几天。”

阙宏泽思索片刻立刻答应:“就依你的意思办,只是路途小心,我就不再安排人跟随押运。”

薛寅松大喜:“只要阙大人首肯,其余的我自会安排。”

阙宏泽又道:“你要jiāo行会的米,五日后我能运至城外,你看如何分配?”

“三万送到城南三十里处的庄园,那是李掌柜的私货;另外四万送到城门口,我再和何掌柜办jiāo割。”

阙宏泽点头道:“我这批人马都是刚换的新人,应该不成问题,如此便jiāo由你去办理。你的米我明天派人送过来,还是先送一千担吧?”

薛寅松笑道:“我这仓库小,麻烦阙大人费心了。”

阙宏泽随意摆手,神色有些凝重带着账房匆匆告辞,他们前脚刚走,小秀才正好一步踏出房门:“这个师爷来头不小,我见阙大人几次说话都要先看他的脸色。”

薛寅松有些惊愕:“啊?阙大人不是说他是账房先生么?”

小秀才笑着摇头:“这人身形清癯秀雅,说话面带微笑不急不躁,明明是饱读诗书之辈,若真是账房怎会有如此风度?这必是阙大人的心腹,日后你可不要点破他的身份。”

薛寅松自忖眼力价肯定比不上小秀才这官家出身的公子,欣然答道:“有你提醒我自然会谨记在心,如此还多谢裴公子。”

小秀才受了他这假模假样的一揖,却皱眉答道:“我所疑惑的却是你的话,你说德阳的米价高到25文一升,虽然并不到粮道出手平抑的时候,但朝廷怎会一点风闻也没有?”

看薛寅松一脸茫然,小秀才又解释道:“至少官府应该主动上报,朝廷也会经常下文垂询,我看刚才阙大人一脸疑惑,恐怕他并不知情。”

薛寅松待要说话,小秀才却解释道:“我很小时便翻看过父亲的公文,朝廷对米粮油盐等物价时常关注,我爹几乎每月都有一封专门的奏章汇报民生民情。像阙大人这样主管粮道的官员却不知德阳米贵,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薛寅松毕竟没接触过朝廷那一套复杂的系统,随意猜测道:“是不是因为去年水灾后,朝廷以为米贵是正常的,所以才不甚在意?”

小秀才摇头:“水灾之后半年米价就该回落,可如今已经一年了,朝廷不问粮道也不知情,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薛寅松想象不出,只得胡乱猜测道:“莫非是上奏和下行的公文被掉了包?”

小秀才全身一震,看向他道:“这……”

薛寅松忙道:“我胡乱猜的,胡乱猜的。”

“如果真是这样,又是谁那么大胆呢?”小秀才出人意外地并没有反驳。

作者有话要说:渣渣来更文了,求虎摸……

 

 

☆、负心郎

阙宏泽一松口,后面的事就好办,薛寅松昨晚还兴致勃勃的计划着回乡下,一转眼便满心思转着怎么运粮。

qiáng子被安排立刻去找驴车和查看码头,扎斤也骑了快马赶到南孟准备接应,薛寅松反复设想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这才舒了口气。

为了稳妥起见,他又跑了一趟粮道大台,和阙宏泽及师爷将计划完整的梳理了一遍。

往南孟每船可运三千担粮食,每三天一船,一月足可以运送整整三万担,不仅可以缓解粮食紧张,甚至还能拉低粮价。

师爷老谋深算,为了防止何家也拿低价米往德阳跑,他提议把jiāo割时间再往后压点,最好是等这边米送到南孟后再jiāo割。

这样自然最保险,薛寅松立刻答应去跟李掌柜讨几天时间,就说路上遇上事耽误了行程。

但新的问题随即而来,薛寅松怕何家在德阳已经安插了据点,如果他们坐地收米又该怎么办?以何家的实力,收个十万、二十万担都不成问题,要是最后弄成他们不辞辛苦给何家送米就是个大笑话了。

师爷到底是条老鱼jīng,拈着几根胡须转眼就想出个办法:“还是薛公子的老办法——限卖,每人每次限买1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