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作者:来自远方(443)


得出这个答案,孟清和顿时囧了。
纵是一路快马加鞭,孟清和同沈瑄一行人抵达南京时,已是五月中旬。
在此期间,朝堂上发生了几件大事,风头之盛,效果之轰动,完全压过了陈瑛弹劾孟清和的奏疏。
先是有江西巡按御史弹劾宁王朱权及其长子朱盘烒对天子有怨忿,行诽谤魇镇事,请以罪捉拿下狱。简言之,朱权和他儿子朱盘烒对朱棣不满,私底下搞封建迷信跳大神等一系列不法活动,有事没事钉天子小人,必须严查!
御史弹劾奏疏一到,朝廷立刻炸锅。
这还了得,历史上但凡涉及到巫蛊魇镇,都是大案要案,不严查也要严查!
大理寺刑部立刻上疏,锦衣卫也纷纷出动,朝会之上,朱棣的脸色再没放晴过。
此事未平,又有安南陈王子入朝,哭诉胡氏篡权夺位之事,请上国主持公道。按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姓胡的搞yīn谋活动,发动叛乱,杀了国王一家,yīn谋夺取王位,还获得了成功。陈王子大难不死,跑到大明请求政治避难,希望明朝天子能发扬国际主义jīng神,为他主持公道,撵胡氏下台,帮他夺回王位。
安南向明朝称臣,安南王室成员想继承王位必须得到明朝天子的册封,有明朝天子发下的金印和诏书才算走完程序,继承生效。不派使臣朝见,自己登上王位,刻上百八十个印章也属于非法政权,必须予以取缔。
同例的还有朝鲜,琉球等。
胡氏篡位后也派过使臣向大明朝贡,并向朱棣报告,说陈姓王族死绝了,胡氏登上王位是民心所向。朱棣派往安南的使臣也回报说,胡氏的话基本没错。
于是,朱棣给胡氏发了金印和诏书,还赏赐了绮衣钱钞。
不想赏赐没发多久,陈氏王子就冒了出来。经多方核实,身份确认无误。不能把人撵走,只能安排他住进会同馆。陈王子住进去之后,见天的遇上人就哭,哭自己有多么多么凄惨,篡权的胡氏有多么多么可恶,大明是天朝上国,一定要为下臣做主啊!
偏偏他汉话说得极好,还熟悉多国语言,发现对方听不懂,立刻改语言频道。这次能听懂了?那好,继续哭。
这是什么?赤luǒluǒ的打脸。
朱棣怒了,将之前派到安南考察的大臣扔进锦衣狱,明白告诉杨铎,他不想再看到这个人。
杨铎做事很给力,不出三日就翻出了这名大臣各种贪赃枉法的证据,流放充军都不可能,直接斩首,夷三族。
狠狠出了一口气,朱棣仍是恼火。
偏偏这时,立皇太子的事又被闹了起来,翰林院一帮清贵号召京中军民耆老一同上表,劝说皇帝立皇太子。
凡是脑袋正常的都该知道,这时给朱棣找不自在纯属找抽,完全是狂奔在丢官掉脑袋的康庄大道上。
作为幕后推手的解缙等人也十分无奈,都没想到会赶在这个寸劲上。
原本计划很好,由陈瑛打头阵,拉汉王和赵王下水,只要成功让两人见疑于天子,事情就算成功。
接着就是群臣和百姓耆老上表。
天子可以驳斥群臣的奏疏,不能对民心视而不见。只要天子有一星半点的松动,加上群臣的口灿莲花,说不定事情就成了呢?
天子不喜世子,却相当喜欢世子的儿子,这是解缙等人手中捏的最大一颗筹码。
好圣孙啊!
本来计划一环套一环,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连杨士奇都表示,难得解缙会想出这么好的主意。
可谁能想到,陈瑛刚动手,翰林们的奏请刚送上,宁王魇镇,安南篡权的事情就接连冒了出来。加上朱高煦和朱高燧以退为进,向皇帝请求就藩,连一向不问政事的皇后都因此表露出了不满,再没政治头脑的也该知道,事情大条了。
徐皇后是真怒了。
她是皇后,也是母亲。她贤德,但也有底线。
两个儿子离开身边这么久,好不容易回来给她庆贺生辰,却要被bī着自请就藩,还不敢去北边,只请去西南,这和流放发配有什么区别?
朱高炽是她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都心疼!
虽然朱棣在三个儿子中有所偏爱,徐皇后却始终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在关键时刻,更是多次为朱高炽说话,足见她的态度。
但是这次,因为朱高煦和朱高燧,她不只对陈瑛解缙怒了,对长子也生出了几分不满。
平日里的仁厚谦和都哪里去了?就这么容不下自己的两个兄弟?
能让徐皇后怒成这样,也算是本事。
两次请安被拒,朱高炽唯有苦笑。
见不到母后的面,就没法辩解,只能跪在坤宁宫前,久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