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星际邂逅_作者:此起彼伏(471)


虽然有三个‘慎重’的提醒,不过陈谨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选择了‘暗光之域’,不管法术模型怎么复杂,都可以由X博士帮忙分析,对陈谨来说,法术模型的复杂,恰恰是最简单的。
而雷彻的一重命陨法术分别为《空间切割》、《时间流逝》、《雷霆之网》、《生命如花》、《吞噬黑dòng》、《无尽摧毁》、《审判之光》、《一重封印》。这里面包含空间法则、时间法则、雷彻法则、生死法则、吞噬法则、毁灭法则、审判法则和封印法则等八个法则。
说实话,雷彻的基础法则都是一些威力极大的基础法则,这些法则构建起来都是极难,但一旦构建成功,威力都是相当大。这也是为什么雷彻不过构建了一重命陨法术模型就能够轻松宰杀豚角shòu的原因。
雷彻的基础法则复杂,但是选择法术起来却并不困难,主要是因为这几种法则的法术模型实在太少,都说从命陨四重开始,法术模型最好自己构建,不要选择已有的法术模型,但在X博士与雷彻的分析来看,雷彻的法术模型可能从命陨三重开始就要自己构建了,因为这八个法则,除了雷系法则之外,其他的七个法则可供选择的法术模型实在太少了,更别说要符合雷彻相适应的契合度和稳定性。
他们从最简单的开始选起,雷系法则选择了《雷光之球》的法术模型。
《雷光之球》,大范围内进攻的命陨二重法术模型,是一名雷系修炼者,在雷霆之网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一个命陨二重法术,威力更大,可以在范围内,形成无数的雷电之球,造成区域内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必须是构建有命陨一重法术模型‘雷霆之网’,才能选择‘雷光之球’。
这个是最符合雷彻的雷系法则的法术模型,他们几乎没怎么考虑便选择了这个法术模型。
空间法则的《空间切割》的升级版为《空间凹陷》,“空间凹陷”是一种范围性的空间法术,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空间切割”一样的效果。
雷彻选择这个法术模型之时考虑了很久,并不是因为不契合,而是雷彻有第六感,觉得他似乎有可能在命陨二重之境就直接把命陨一重的法术模型与命陨二重的法术模型相融合,这样的话,命陨二重空间法则的法术就可以直接包含空间切割与空间凹陷两种效果。也就是说,雷彻想要切割时就可切割,想要大范围凹陷时就可凹陷。
在这样的思路下,雷彻未选定其他法术模型就与X博士一同做了试验,由X博士先行把法术模型进行优化,之后雷彻花了一天的时间构建成功。当构建成功之后,把“空间切割”与“空间凹陷”两个法术模型进行融合。
这个融合的过程并不简单,期间X博士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与分析,雷彻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整整一个星期,雷彻终于把‘空间切割’与‘空间凹陷’两个法术模型进行了融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法术模型。
雷彻取名为《空间撕裂》,而这个法术经过鉴定,竟然已经成为了命陨三重法术模型。
这就意味着,雷彻的空间法则的命陨三重法术模型已经构建成功,没有必要再构建空间法则的命陨三重法术模型,而命陨三重里必须的‘融合’步骤已经提前完成了。

第260章 接二连三的命陨冲击

雷彻惊喜莫名,那就表示,他所有的法则都可以以这种方式,推导出命陨三重法则,也就是说,他的命陨三重法则就等于是自己构建的了。
这样推导出来的法则,自然是与自己最契合的,至于稳定性方面,有X博士在,这完全不用担心。
雷彻第一个是翻译是把这件事告诉陈谨,但是却被X博士制止了。
“陈谨如今不过命陨二重,他根本没有办法在识海中直接推导出命陨三重的法术模型,”X博士说道,“就算推导出来了,也是相当危险的,他的jīng神力及灵力都不足以支持他这么做。”
“那怎么办?”雷彻担心地问道,“提前构建自己的法术模型自然比学习他人的法术模型来得与自身更契合,不是吗?”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前人的智慧是不空置疑的。”X博士解释道,“你自己构建法术模型原因在于你的命运天道的基础法则都是一些偏门法则,这些法则的法术模型太少,寻找不到适合你的法术模型,所以自我构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陈谨不同,他的基础法则都是非常通用的法则,这些法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已经非常完善,已经有一脉相承的法则,所以命陨前三重,他没有必要自己去构建法则,只要做一些与他自身契合度与稳定度的调节与完善即可。我们以前的星际世界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陈谨的基础法则的法术模型完全 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用自己来推导得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