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毒炮灰重生以后_作者:八爷党(255)

  宋老爷子说他这辈子从没忘过旧事,他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午夜梦回时,都能梦到当年的宋家。他的父亲母亲,他无缘得见的儿子,还有那些师门长辈齐聚一堂的富贵盛况。

  他说就算没有陶暮的这个节目。他心里仍然过不去这道坎儿。所以他很感激陶暮弄出这么一道节目,至少让他有个倾诉的机会。就像压抑在火山里不停翻滚的岩浆。终于有机会喷涌倾泻而出。

  那晚过后,陶暮再次拜访负责给纪录片配音的白安老师,以及给纪录片撰写文案的蒲蔺苍老师。

  他将两位要是邀请到宋记,宋老爷子亲自做了一桌子好菜,再配上两壶温热的白酒。于杯盘碗筷间,谈论节目后期究竟该怎么做。

  白安和蒲蔺苍感慨的说,他们这顿饭吃的,特别有杯酒人生的味道。蒲蔺苍说他在来之前,心中本来已有腹稿。但是吃了这顿饭,主要是跟宋老爷子聊了一顿饭后,反而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白安莫名唏嘘的附和这番话。他们说现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经济越老越发达。年轻人都适应了快节奏,做什么都讲究效率,然而没了当年那些慢里悠闲的人文情怀。今日在宋记,在这看似老旧但朴素干净的小饭馆中,终于再次感受到了当年的气息。

  这一顿饭,使得两位老师与宋老爷子一见如故。到了最后,几乎就没陶暮什么事儿了。三个人欣欣然微微醺的品酒论茶,倒把陶暮排挤在外头。

  白安甚至建议,这个纪录片不应该找他这位国家台退休的主持人念旁白,应该用老爷子自己的声音。那样沧桑的,醇厚的,带着老燕京儿化音的朴素强调,对曾经或跌宕起伏或颠沛流离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方才有记录人生的情怀。

  蒲蔺苍以箸敲杯,欣然附议。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是真的讲情怀,而不是拿情怀赚钱。他们的想法或许不符合商人重利的普遍价值观,但是从情绪渲染这一点来说,绝对比陶暮更合格。

  两位老艺术家甚至主动提出帮陶暮检查台本,排除了所有刻意煽情意有所指绵里藏刀的部分,就让老爷子以最朴素直白的一面娓娓道来。旁观者听了,反而更有感触。

  老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时候,身在局中的人为了竭力活下去,反而没有多余的情绪去感慨人生。唯有旁观者,才能从这一件件震荡人心的故事中,品味出更多的意思来。

  蒲蔺苍给陶暮讲:所谓留白,有些时候其实更能升华主题。此时无声胜有声,唯念念不忘,才有回响。

  你要是把什么都一股脑的跑出去了,反而失了意味。

  “人生最大憾事是什么?”蒲蔺苍特别感慨的说道:“不是求不得,而是意难平。”

  求不得,是你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如镜花水月,海市蜃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难平,却是本该属于你的东西,最终却不属于你。

  陶暮恍然。就像上辈子,他刚刚认得沈毓时,得知沈毓出身世家又深受父母疼宠家人喜爱,他虽羡慕,却因为求不得,所以心情平静。后来得知沈毓的一切本该属于自己,而自己却阴差阳错替他遭了十八年的苦难反而受人埋怨不被接受不被理解时,方觉意难平。如同一颗心在油锅里反复煎熬,拿不起又放不下。

  这么想来,意难平果然比求不得更灼人心。

  陶暮因受两位老艺术家的提点,灵感爆棚。逮着节目组的人闷头改剧本,力求将这档美食纪录片改的浑然天成多于人工穿凿。

  另一边,张大富回到家后,久久也等不着陶暮的动作。每天抓心挠肝的,就怕陶暮食言而肥,又怕这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回想自己为了录这段录音花费的心机口舌——还有那两瓶白酒六瓶啤酒和一桌子炒菜,也如一颗心掉进了热油锅里,就此陷入了意难平的境界。

  反复煎熬几天,张大富终于忍不住了。他主动找到媒体爆料陶海国夫妇收了别人一百万抹黑陶暮的事儿。还说自己本来录了录音交给陶暮——因为陶暮当初救了他们家外甥女儿,张大富心生感激,所以想报答陶暮。结果陶暮收了录音后什么都没做。陶海国夫妇却依旧在电视上和媒体采访时抹黑陶暮。

  张大富说他看不惯陶海国两口子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伤害陶暮这么好的人。还说他也理解陶暮顾虑养父母的形象,不想养父母也遭受网友千夫所指不断唾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