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二郎低哼一声,嘲讽的看着窦四娘。在家里怕都是二娘做饭干活儿的!帮她干活儿,还帮她顶罪!三姑这个后娘……
樊氏舀了两大瓢白面,梁氏添上水和面。
“加一点盐进去,面会更劲道点。”窦清幽在一旁道。
梁氏疑惑了下,就应声,让樊氏拿了盐加了一小勺。
面和好,窦清幽看了下有点多,她之前下厨也就做她和母亲俩人的量,都是那边水烧开这边再削面。现在面多,人多,就先拿了锅排撒上点面,拿起菜刀在碗底磨了磨。
“看着还怪像个样子。”马氏看她磨刀笑道。
樊氏却担心她切着自己了,“看你这小细胳膊拿个菜刀都吓人,还是我来吧!?”
“我来!没问题的,姥姥!”窦清幽说着,把刀擦干净,面剂子拿好,开始削。
梁氏也是头一次见,都是刚听说的,在一旁提着心,怕她把菜刀拿掉,或者面剂子拿掉了。这可是白面,平常难得吃一顿,今儿个还费了那么多。
马氏和黄氏,赵氏,凤娘和玉娘一堆的人都在厨屋里看着。
刚开始几刀形状不太好,这个身子太小,不太习惯,十几刀下去,窦清幽慢慢掌握了巧劲儿,顺手起来。削出的面厚薄均匀的长条。
“这就是刀削面啊!?”黄氏说的有些不以为意,不过就是和面不擀面条,用刀削成面片,这就是偷懒的做法。
樊氏看着却很是高兴,“我们家四娘真是长大了!还能做这刀削面了!”看了一会说是她也会了,给她试试。
窦清幽猜她看面剂子多,怕她累着手,“没事儿!这一会就好了。”
樊氏还是削了两个面剂子,就是看着厚些宽些,自己看的笑,“反正都是白面,都好吃的!”
窦清幽在一旁看着,让梁氏把肉切片,和辣椒菌子一块炒的嫩嫩的,水烧开,刀削面煮好捞出来,把炒的菜连同汤汁一碗碗的浇上去,一人一大碗。
樊氏又炒了个鸡蛋,炒了菠菜和萝卜。
五郎和六郎都很稀罕这样的吃法,积极的帮着摆桌子拿筷子。
“都尝尝咋样!今儿个这刀削面可是四娘做的!”樊氏拿了筷子道。
一家人都端起碗吃起来,说是这做法没见过,吃着好吃。
梁二郎眼神不善的看都夸赞窦清幽,心里冷哼。怕这也是二娘的想法,她来冒充卖好儿!小小年纪就不顾脸皮!
第十六章留证
察觉他不善的敌意,窦清幽直接无视,吃自己的面。农家土灶大铁锅做出来的饭,很有一番滋味儿,白面虽然不如后世的精细,也比杂面好太多了。
家里的娃儿都吃的很是新奇满足,喊着好吃,也主要没有这样吃过。
等吃完马氏笑着夸赞着窦清幽的变聪明,帮着黄氏娘几个收碗送去厨屋,让梁氏窦清幽娘几个待堂屋歇着说话,跟黄氏一块进厨屋低叹一声,“这刀削面的确还算新奇,就是那两大瓢面,擀面条可用不了这么多。”
她们经常做饭的,都知道量。婆婆肯定也知道,却笑呵呵只顾着外孙女会做这刀削面了。
黄氏更加郁愤,二十两银子借出去,大闺女今年的陪嫁是咋置办!?
马氏看她脸色,正要再说,外面赵氏也进来。
黄氏就问她,“三弟妹!爹娘要把银子一口气都借给娃儿三姑,你和三弟就不说一句?”
赵氏无声笑笑,“爹已经说下话了。”舀了水洗完手,又回了堂屋。
黄氏刷着碗脸色难看,“这是他们三房没有大事,用不上银子,才在爹娘面前卖好呢!”
马氏无奈的笑,“老三那个人那么……倒是啥都听她的。”
堂屋里樊氏已经开箱子,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
梁贵让梁氏和窦三郎拿着银子回去给窦传家,“去杜家先把这笔银子还上,就又少欠一份了。”
樊氏接着道,“四娘这丫头就留在这,这几天让郎中给你扎针。”
窦清幽想了下又默默头上的包点了头,扭头跟梁氏和窦三郎道,“哥识字吧?那欠条上写了谁还的钱谁签字画押,你看着娘画押。”这笔钱是他们还上的,自然要留个证据。
窦三郎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点头,“好!”摸摸她的头,“你乖乖在这扎针,过几天再来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