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元太子,民女师尊在世时便不喜世俗,并不喜与人打交道,便是民女也不知其姓名,望见谅”,夏流年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让人无法揪住哪一处不放。大伙儿其实也都明白,这世上确实会有这样的怪人存在,却也只能暗暗羡慕夏流年捡了这个便宜。
“那既然如此,谁又知道这首诗是你作的而不是你师父作的”,朝丽不是输不起,要是大臣千金就算了,可偏偏是一个乡下来的,自己怎么受得了,于是大声不满的质疑。
“朝丽公主说的是,可这也无法证明这首诗不是民女作的”,别以为我夏流年是软柿子,任人揉捏。“对啊,这我们怎么知道到底是不是她自己作的”,“我看啊没准是抄的,一个农女怎么会作得出这样的诗”,这的确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元靖本来还担心会输,还是这大皇妹有办法,一下把夏流年推到风口浪尖。
☆、第一六一章:证明
“本王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辨别这夏姑娘是否用了其师尊的诗作”,关北当即站起来为夏流年解围,“愿闻其详”,元靖也很想知道到底这夏流年的文采如何,如果假的自己也能扳回这局,但如果是真的那除了输掉比赛之外,还能让自己对这个人作出应有的防范。
“这夏姑娘能做出此诗是因为这个题目,若是这诗不是夏姑娘所作,那么说明碰巧是遇上了她记得的诗,我们可再出些题,若是夏姑娘依旧答出来,那便这诗便是夏姑娘所作”,这法子可能有些欺负人,别人都不用作诗,单单夏流年要作。
“本王看这法子可行,不知璟帝意见如何”,西凉在这一轮比赛中算是放弃了,不过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夏姑娘意下如何?”关璟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但看在这法子是关北提出来的,这自信的样子想必是知道夏流年应付的来,但还是询问一下夏流年的意见。
“回皇上,民女愿意一试”,就凭夏流年过目不忘的的脑子,这点还真不是什么难事,一切都要感谢九年义务教育。
“那好,本公主先来出题”,朝丽急于证明自己,不顾别人怎么看,第一个出来给夏流年出题,“那就请你以美人为题吧”,朝丽想如果夏流年真的有师父的话,那他们也是身处深山良久,见过花鸟树木,美酒佳肴,但美人却不太可能见到,所以才出此题。
夏流年当然猜出朝丽的意图,忍不住抽动嘴角笑了笑,这古诗词写美人和酒的数不胜数,脑子里多的是,“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夏流年垂下眼帘思索了一会儿,睁开眼便娓娓道出。
“能但得起这首诗的想必只有这苏小姐了吧”,下面的公子们听到这首诗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号入座,这首诗实在太有代入感。“非也非也,这东晋朝阳公主才是倾国倾城貌”,另一位公子也加入讨论。朝阳公主便是坐在元靖左边的小皇妹,俩姐妹是大姐有才,小妹有貌。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讨论,气氛从刚才的紧张变成现在的轻松闲聊,看来夏流年这一首诗魅力很大。而谈论逐渐朝着夏家三姐妹集中,夏日月的美貌从一开始就完胜苏宁,但夏家低调,所以大伙儿一开始都是谈论那些有名的美女,不知何时开始走向夏家姐妹。
底下的苏宁本来还因为诗词的事儿心里愤愤不平,但听到有人说自己是倾国倾城貌不免有些自豪骄傲起来,可这样的称赞自己却没享受多久就又被别人抢了去,心里更是狠得不得了,把一切的怨恨都堆到夏家身上,都是她们害的自己。
“怎么会?”朝丽有些不可置信,惊讶的看着夏流年,一开始就连自己也情不自禁脑补到底谁才但得起这首诗,这才反应过来,忍不住看着自己的皇兄,向他求助。
“请以边关为主题作诗”,元靖不甘心,没说什么直接出题。大伙儿也听到他的话,这题目是越出越难。关北和肖凉有些担心的看着夏流年,他们知道夏流年前世生在和平年代,今生也没有去过边关,不知道能不能应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夏流年震声厉厉,展现了津南将士面对外敌勇往直前,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就在两国来使震惊,津南君臣们激动自豪之时,夏流年又转换语气道出另一首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语气中有渴望,有悲凉,也有无奈,道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警示君王不要为一己私欲发动战争,把将士和百姓推入战火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