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夫夫养家记_作者:俞子非(124)

  童潜:“那必须的,不信你还能信别人么,咱俩可是同生共死过的。”

  周明晏一哽,彻底无语。

  前后脚死,前后脚重生,算起来确实能说得上是同生共死了。

  正打闹间,王萍萍回来了。

  许佳提出辞职没多久,王萍萍便把东西搬走了。

  正愁这些零零散散的东西没处放,赵力认识的一个兄弟要南下打工,家里没人,王萍萍便和他家说好,帮他家看门,同时每个月付10块钱的租金。

  赵力便每天住在县里,看家也看东西。

  王萍萍自然不能和一个未婚大男人住在一起,便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天天村里县里来回跑。

  童潜问妈妈,是不是有人开始学着他们卖盒饭了。

  王萍萍眉宇之间是掩饰不住的忧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看我做饭团赚钱了,没赶上趟,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跟一波风。”

  关键王萍萍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投入的成本不高,极易被人模仿。

  “童大凤有没有插手?”这是童潜最担心的。

  他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的这个大姑一碰上自身利益,看得比谁都重,陷害泼脏水无所不用其极。

  别看刘春花横,对上阴招百出的童大凤也得怂。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万一童大凤咬死他们家,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的生意黄掉,即使家里有两个重生的,也未必能次次躲过。

  王萍萍明白儿子的意思,这也是她担心的。

  “没有,童大凤的饭团摊子前些日子赔本赚吆喝,好不容易客源滚滚,正是赚钱的时候,她舍不得丢下饭团来和我们竞争。”

  那就好。

  童潜提起的心稍稍放松。

  他虽然不怕童大凤,但是能不要对上还是别对上的好,免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等着看他们家笑话的红眼病可不少。

  自从王萍萍能摆摊子赚钱以来,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都听了不少,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一个女的,又没什么手艺,凭什么挣那么多钱?

  哼,让他们嫉妒去。

  童潜鄙视一番,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妈妈,我们到底赚了多少钱了?”

  王萍萍也是一愣。

  她都是每天把赚的钱数好就收起来,心里大概清楚除去成本,自己赚多少就行,具体赚了多少钱,还真没时间算过。

  好在,他们家还有数学小能手周明晏。

  只见他不慌不忙,从房间里拿出记账用的小本本,扔给童潜:“阿姨买东西、雇佣人力的花费以及每天的收入我都记在这上面了,你自己累加一下,不就清楚了?”

  童潜其实并不喜欢数学。

  不过算钱的时候例外。

  家里没计算器,他又不会用算盘,便拿来草稿纸,一页一页加减,很快便得出一个大为意外的数字。

  “妈妈妈妈,你看!”

  童潜又算了一遍,确认无误后,高兴地奔到洗菜的王萍萍面前,把本子塞到她鼻子底下。

  王萍萍不经意地一扫,也惊呆了。

  她抢过本子,颤抖着声音问:“真的赚了这么多钱?”

  “是的!”

  帮着洗菜择菜的周明晏和童盼儿也好奇地凑过来。

  4927!

  从正月十五到现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他们一家靠自己的努力,赚了将近5000块钱!

  这是什么概念?

  这时候,童潜的学费才20块钱;

  村里一户人家娶媳妇,花了2000元;

  县里有人盖了一栋漂亮的二层洋房,花了10000元。

  即使万元户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传说,可四个月挣5000块,别提大牙村,放眼整个县城,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我们发啦!”

  童潜开心过了头,把记账的本子往空中一抛,结果没接住,记账本飘进洗菜的盆里,大家赶紧手忙脚乱去捞。

  第86章瞧你这没出息的样

  等把本子捞上来,摊在桌子上晾干,大家的兴奋头也消去一些。

  周明晏说:“阿姨,这些钱我们还是拿到银行去吧。”

  被他提醒,童潜想起这一茬,连连点头。

  事实上,两个月之前他早想让他妈去银行开户头,把钱存进去。

  可那个时候,王萍萍要买菜,付工资,还要给他们交学费,柴米油盐,样样都要钱。

  为了方便取用,便没把钱存进银行,那些零零散散的毛票硬币,被王萍萍塞进盒子里锁上,放在衣柜的最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