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帅治国_作者:沈飞天(48)

2018-01-21 沈飞天

  “毅庵才情高绝,文书必定是好手,然生性不胜繁剧。”姜永琏私下里已经观察过他们好一段时间了,对他们的性情多少也有些了解,这些任命也是经了深思熟虑的,他自认处事还算公道,对沈玉书也算体恤,“户部主管此次赈灾事宜,诸事繁杂,却也是难得的机会。素臣,他可以的。”

  听到姜永琏如此笃定的声音,顾文亮附和道:“陛下目光如炬,必然不会看走眼的。林大人又是个细心的,定然能办好这个差事。”

  这是姜永琏第一次提拔新科进士,他也希望他们能干出一番业绩,所谓左膀右臂之说,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

  朝廷赈灾银两是发出去了,这些银子能不能落实到老百姓手上,还是个问题。地方官利益相关,很容易联成一气,欺上瞒下,姜永琏史书看得多了,也知道这些弊病,于是派了一个监察小组下去,领头的是户部左侍郎许近,许近是徐太傅的学生,在户部以精明强干著称,同行的除了户部的两名司员外,竟然还有刚入都察院不久的李景。

  都察院是朝廷喉舌,负有监督百官之责。

  诏书一下,他们几个收拾了行装,便立即出发。

  长亭,自古都是送别之地。林迹深与沈玉书到此处终于停了下来,再送下去,便要出京城了。沈玉书记起沈伦的嘱托,问道:“雪琴到闽郡打算如何做?”

  “总归是要听许大人的,我对钱粮之事一向不太精通。”

  这是实话。李景以前在家只读书,是不关心这些俗务的,他也没有什么阅历,很难看透地方官在这上面的花样。

  沈玉书对朝中大员的履历颇为熟悉,微笑道:“启泰三年,许大人就查过一起赈灾银贪墨案,从此名声鹊起。在他在,自然是万事无忧的。”

  “倒不是为了个人名声而做的。”林迹深道:“此事攸关百姓生计,万万轻忽不得。做事不外乎大胆心细,总之要尽到本分才行。”

  李景银牙暗咬,切齿道:“百姓已流离失所,终日食不裹腹,倘若那些官员昧了良心,贪了其中一分一毫,一定按例纠参,绝不轻饶。谁来关说都不行。”

  “那是自然的。

  林迹深递了一小包银子过去,古代官员离任或办差,都有程仪一说。程仪共三十两,多了李景就不会收了。

  “这是我和毅庵的一点心意。”

  往年颇有钦差同地方官同流合污的例子,李景生来就嫉恶如仇,又到姜永琏的提拔之恩感恩戴德,此次格外谨慎,已将其他同僚的程仪都推掉了。

  李景本待推辞,但林迹深深知李景在京中并无多少积蓄,沿途虽有驿站,但总会有一些零星花费,便硬是将银子塞到李景手中,说道:“难道至交好友也要如此避嫌吗?回程时可要记得捎点土仪来就行了。”

  李景大笑:“定然带几坛好酒回来,到时候我们不醉不归。”

  作者有话要说:  为咩点击越来越少了?

  桑心啊。

  ☆、第23章 最委婉的拒绝

  四月以后天气渐热,姜永琏按照惯例到行宫避暑, 王公大臣随行, 林迹深、沈玉书只是微末小臣,也有幸在随行名单之中。

  不过避暑不是度假, 日常工作还是照旧,姜永琏开始无比怀念暑假, 可皇帝哪有什么假期?各地的奏章每天雪片般地飞来, 闽郡的消息尤其不让人省心,许近的密折让姜永琏既惊且怒。自从忍痛把林迹深他们几个都派出去公干以后, 现在他连那点小小的福利都没有了,无聊的时候只能一个人在那边练字, 今天更是一口气写下了几百个“烦”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发自肺腑, 怨气冲天。

  周围的人都知道皇帝该找点乐子了, 不然心情很不好的陛下很可能迁怒到他们身上。宫里的内侍深谙各种荒淫享乐之事,不过姜永琏和哲宗不一样,并不太喜欢地方上进贡上来的奇珍异兽, 男女关系上清白的像一杯白开水。

  尽忠职守的顾文亮绞尽脑汁替主子分忧, 提议什么划船啦, 钓鱼啦,这些都被姜永琏一一否决, 他对这些中老年人衷爱的娱乐活动没什么兴趣。

  顾文亮是什么人,他当然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便在那边道:“陛下不喜欢过于清静, 行宫附近就有马场,近来雨水充足,草肥马壮,野物也多,陛下大可以在那里骑马狩猎。太医也说过,适当活动一下,对身子大有好处。沈大人与林大人都在行宫,可召他们前来伴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