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宋_作者:君当如竹(222)

2019-03-25 君当如竹

  想想初次见面时满是伤痕,瘦的只剩一把骨头的韩五,本性懒散的赵佖无奈决定:作为王爷,还是要适当的关心一下国计民生。‘那就有事儿的时候给西北的老朋友们尽力帮帮忙就是了,也不耽误咱享受生活。’赵佖乐观的畅想着继续做不务正业的亲王的美好生活。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哥赵煦已经时日无多,这时候正是决定立储的关键时刻,搞不好就有当皇帝的可能啊!(赵佶奸笑:嘿嘿嘿……)

  尽管赵佖身形修长,并不魁梧,但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身姿挺拔,步履坚定,行走间满是杀伐之气,再加上那张英俊白皙的脸,狭长的凤目,漆黑幽深的眼瞳,微微上挑的眼尾,简直是完美的诠释了面如冠玉和行走如风的古怪组合。虽然古怪,但并不违和,反而有些奇异的美感。

  赵佖与赵佶都穿着月白色长袍。赵佖的长袍用的是挺括的锦缎,袖口较窄,领口也高,更显利落潇洒。赵佶的则用的是飘逸的丝绸,袖口宽大,下摆翻飞,满是魏晋风流。

  两人一动一静,相似的俊美容貌,相似的高贵优雅,举手投足间却又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采。正所谓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两人所到之处,无不吸引着侍卫、宫女、内侍们赞叹的目光。引得大伙儿频频张望,险些忘了手中的活计。

  “端王殿下身边的那人是谁?”成了这日清晨,大宋皇宫里的头号热门话题。

  第102章 又见太后

  赵佶进宫,并没有先去见官家,稳妥起见,他先带着赵佖去了慈德宫求见太后。负责通传的小内侍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端王爷带个泾原路的啥参军来见太后干啥?太后可是不见寻常外臣的。额,虽然这位年轻的参军笑起来很好看。小内侍不由得红了脸。

  结果消息传进去,竟然得到了太后的火速回复,大太监许路还一路小跑儿特地前去迎接。“快,快着点儿,太后还等着呢。”许路一边儿跑还一边儿不住的催促。悲催的小内侍:‘明明是您老人家腿脚不好,跑不快嘛。’

  上了年纪的许路一看到赵佖差点儿就厥过去,说话也颠三倒四,磕磕巴巴:“王,王,王,王爷,小,小,小人给您,您带路。”

  赵佖朝着许路微微笑了一下,并没言语,毕竟此处人多口杂,不好节外生枝。但就这样也让许路着实高兴了许久,他伸手扯了扯自己的老脸,心里不断叨咕:“他笑了,笑了,他笑了,他是真的,是真的,不是我老眼昏花。”

  “我说许公公,您倒是带路啊,您要是还戳这儿不走,我们可要先走了啊。”赵佶看到许路各种震惊呆傻的表情,很是满意,他笑嘻嘻的调侃道。

  “啊啊,啊,带路,带路。”可怜的备受惊吓的许大总管赶紧回头带路,脚下生风,充分显示了他出色的职业素养。

  有了许路的受刺激反应,兄弟俩一致认为应该让赵佶先进去,跟太后说明一下情况,以免太后突然见到赵佖过于激动,引发个心脏病啥的可就不好了。但就是这样,太后见到赵佖之后还是大喜过望。她霍地从座椅上站起,宽大的袖袍带起了一阵凉风,似乎下一刻就要扑到赵佖身上。

  但太后毕竟是太后,她两手交握,紧了紧手指,努力压抑下内心的激动,仔细地确认赵佖的身份,毕竟皇家认子,非同一般,马虎不得。

  “哀家问你,你小时候哀家曾给你们兄弟每人一块玉佩,让你们自己选图样给匠人雕刻,你的玉佩上刻的什么?”太后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向赵佖提出了问题,但那充满希冀的双眼却骗不了人。她希望或是已经认定了眼前的人就是自己最贴心的小九儿。

  赵佖与赵佶就站在太后对面,跟太后也就两步的距离。他看着太后的眼睛,微笑着回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儿臣让人在那玉佩上刻了个大桃子。”

  太后一双妙目紧紧地盯着赵佖:“那你可记得你十四岁那年,哀家做寿,你送了什么礼物给哀家?”

  赵佖不好意思的挠挠脑袋:“自然记得,儿臣亲手给太后打造了一个不会倒的摇摇椅,还取名叫乐悠悠。”

  太后紧绷的脸越发的柔和:“是了,那摇椅哀家很喜欢。哀家还记得当年你帮哀家挡了热茶,手臂上还留下了疤。不知那疤痕可在?”

  赵佖知道,这是太后在验明正身了,他毫不扭捏的伸出左臂,将袖子一点儿一点儿的卷了上去,只见白皙的小臂处,赫然就是那显眼的星星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