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宋_作者:君当如竹(8)

2019-03-25 君当如竹

  此时的苏轼刚刚由登州还朝。自当初自请外放杭州,其间经历调职、冤狱、降职种种坎坷经历,至今重回朝堂。如今的苏轼饱经风霜,却仍然初衷不改,胸怀坦荡。

  赵佖观察苏轼的同时,一双眼也正观察着赵佖。他没有忽略赵佖眼中一闪而逝的惊讶,是看错了吗?痴傻之人怎会有如此反应?赵佶默默在心中画了个问号。

  师徒二人相了会儿面,尽管赵佖意犹未尽,还是被赵佶拉去了座位上坐着。

  苏轼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教师生涯,教的是千字文和百家姓……

  听着苏轼浑厚低沉的嗓音讲解着千字文,再看看赵佶认真的白嫩小脸儿,赵佖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是的,从梦醒来到这里开始,虽然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这里的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赵佖的潜意识里却始终认为这里的一切不过是南柯一梦,只要梦醒了,自己就又会回到千年后的世界,回归自己原有的轨迹。

  可如今,这个梦越来越真实了。

  对自己关心备至的武昭媛,每天努力紧绷着小脸儿的皇帝老哥,“活泼可爱”的小鸡赵佶,小跟屁虫李林,现在又来了个大文豪老师苏轼,他们的形象太过鲜活了,以至于无论赵佖怎样暗示自己,都无法相信这只是一个梦。

  也许这才是真实,赵佖终于清醒认识到自己这是真真实实的回到了宋代,一个原本尘封于史书中的时代。

  但显然伤春悲秋不适合赵佖。

  一代文豪啊,赵佖几乎克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差点儿跟苏轼要签名儿了。啊,还可以跟苏轼照个合影,发到大宋官方微博,嘿嘿,牛啊。

  尽管遇到了苏轼这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赵佖小小的心脏跳的有些厉害,但他还是没忘了正事儿,把他的同窗们了解了七七八八。

  左边儿靠窗那个是枢密使马大人的孙子马齐,这小子长的倒是有股俊秀斯文的范儿,就是坐不住板凳,就这一小会儿,左摇右晃的,活像屁股底下长了钉子了。

  那边儿穿红衣服,国字脸、大粗眉的搞笑小孩儿是中书侍郎刘大人家的小公子刘玉,刘大人这名字倒是取得挺好,君子温润如玉,可是对比你家小孩儿长的标准土匪脸,咋就怎么看怎么搞笑呢。

  嗯,还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一个是老师苏轼的侄子苏远,小小少年一身水蓝,眉目俊秀,专注看书的样子还真有那么点儿翩翩浊世佳公子的感觉。

  再就是后边儿坐着的这位小面瘫,赵佖回头回脑,瞅来瞅去也没看着这家伙有啥生动表情,那脸僵的。经赵佶提醒才知道,这位小爷是刚上任的宰相司马光的孙子司马朴。

  赵佖心理活动:‘嗯,生活还真是多姿多彩呢。’

  赵佶心理活动:‘我啥时候能不给九皇兄当保姆呢。’

  第4章 兄弟互疑

  赵佖在宫里的生活进入了正轨,每日寝宫、学堂两点一线。

  大宋的课程重文轻武,因而没有开设习武的课程。赵佖作为一个半文盲(字大部分认识,但是绝对不会写),也认认真真的跟着苏轼学习。

  苏轼作为老师真的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没有因为只是给幼儿讲解千字文而有丝毫懈怠,他的讲解也十分生动有趣,往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赵佖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老师,你确定那些真的小包子能听得懂?

  学堂的学习进度对于急于了解这个世界的赵佖来说还是太慢了。虽然立志做个傻瓜王爷,可人是不能装傻装一辈子的。怎样让自己活下去,活的好,保护娘,甚至如果有机会能让娘跟着自己出宫荣养,这些都是要好好计划的。

  赵佖每日下了学都会去武昭媛那里吃小灶。武昭媛也是读过书的,自然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

  看到儿子如此聪慧好学,武昭媛的心理跟吃了蜜糖一样,不时泛起丝丝甜蜜。本以为这一生就要这样无望的结束于宫墙之内,可谁知突然峰回路转,如今是真的有盼头儿了。

  武昭媛妇道人家又久居深宫,毕竟所知有限,很快武昭媛就发现自己已经授无可授了。

  看着儿子充满希冀的小脸,闪烁着点点星光一样的灵动双眸,武昭媛心中充满了自豪,这就是我的儿子呢。

  “佖儿,娘懂的有限,都没有什么可以再教佖儿了呢,我儿真是聪明。”武昭媛怜爱的摸摸赵佖的小脸蛋儿,“佖儿想看些什么书,娘跟内务府要,就说娘要看好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