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_作者:浮云素(36)

2019-03-06 浮云素 美食文

  莫文远心说,好在天已回暖,如果寒食节被安排在寒冷的冬日,没有火岂不是要冷死?

  他正想着,李三娘的声音从隔壁的厨房中传来:“饧大麦粥熬好没?”

  莫文远道:“快了快了,就要好了。”

  寒食节前一日,莫文远家都要忙疯了,李三娘带着几名小娘子早起做子推蒸饼,也就是枣糕,莫文远则忙着炒特色菜四喜烤麸。

  待到店铺开门后,四喜烤麸、凉拌豆腐皮、冷豆腐等凉菜被一抢而空,枣糕也被卖得七七八八。

  手里有几个钱的小居民也不愿意在寒食节当天过得太寒颤,不能吃热菜,那就买点好吃的凉菜吧,他们早就打听好了李三娘食肆要出能过夜的凉菜大餐,开门前排队就排得老长。

  等到坊门开了之后,更是有大流量客人涌入,到晚上打烊前,李三娘一家都在灶台前忙活,一刻都没有闲下来的。

  更可怕的是,即便等开始宵禁,他们还是有事要做,之前做的那都是卖出去的吃食,他们自家还要吃呢!李三娘是个生活挺有仪式感的人,不肯用残羹冷炙把节日对付过去,她全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忙碌了一日后还能带领众人为寒食节准备吃食。

  说是众人,其实也不过是李三娘莫小狗莫文远还有嫁进来的赵二娘罢了,他们家人口简单,不用做太多菜。

  莫文远被分配去熬饧大麦粥,它同寒具、子推蒸饼一样,是寒食节不可不吃的经典菜,作法也不难。

  但莫文远是谁,他可是立志成为厨神的男人,再简单的小食也能给他玩出新花样。

  他在锅边呆了许久,脱壳大麦在铁锅内煮,水沸腾,浓浓的麦香透过窗子,飘扬进小院,深吸一口气,满胸膛都是黄金谷穗的香气。

  杏仁是早就用石磨磨成粉的,他将杏仁粉倒入锅中搅拌,等一大锅浆糊冷凝之后,切成块食用,便是地道的饧大麦粥。

  莫文远不满足于此,在等待结块的过程中,他开始鼓捣蘸酱。

  传统的饧大麦粥蘸酱是麦芽糖,除了麦芽糖之外,他还把去年制作的桂花蜜拿了出来。

  他家院子中有几棵桂花树,在丹桂飘香的季节,莫文远干脆在树底下铺了好几块大布头,没事干就去晃晃树,让更多的花落下来。

  等攒了满满一桶桂花后,他坐在小条凳上,无比耐心地把花中的杂质挑出来,小虫、外壳、树枝子一个都不放过。

  花放在铁锅中,连续煮沸放入凉水中浸泡几次后捞出来完全晒干,再收入放有蜂蜜的罐子中。

  其实桂花蜜使用白砂糖与干桂花拌出来的,无奈于没有白砂糖,他只能一层蜂蜜一层桂花地在罐子里压实了,好好储藏起来。

  现在莫文远打开密封的陶罐,用筷子进去搅搅,竹筷子上裹着一层金黄色的糖浆。

  桂花蜜配饧大麦粥,完美!

  第17章

  寒食节各家各户都要去城郊上坟,故而李三娘食肆也停业一天,莫文远难得有空,手揣一把寒具,在加上晃荡,走两步就折一把塞在嘴里。

  “咯吱咯吱——”

  “咯吱咯吱——”

  他腮帮子嚼得起劲,让周围同龄小伙伴羡慕得都要流口水了。

  王复愿的孙子与莫文远差不多大,他眼巴巴看着寒具道:“莫大郎,你阿娘竟然给你做寒具?”

  莫文远面上笑嘻嘻,嘴上却不说话,他心道,哪里是阿娘炸的,分明就是他自己炸的。

  寒具就是馓子,用蜜调和面拉成细细的丝,随后放在油里炸着吃,莫文远还蛮喜欢这种炸物的,又脆又硬,嚼断后满口喷香。奈何在唐代食用油价格还是偏高,平日里炒菜做肉馅放油就罢了,做馓子那可是要有半锅的油才能将其炸透。

  李三娘家在光德坊都是有名的富户,但你让她用那么多油炸寒具,还是有点心疼。莫文远对油的控制好,更兼之能把馓子拉出漂亮的形状,故而便接过大厨职位,在灶台边上跳锅边舞。

  他早不是几年前的小豆丁,足够的营养让他长得比同龄人还要高,9岁不到身高已经到了一米四上下,再过两年就是高挺的小白杨了。

  莫文远大方地将馓子分给周围小伙伴道:“要吃不?”

  “要要要!”

  “当然要!”

  “莫大你人真好!”

  其实每个孩子就分到一小把馓子,但他们已经很满足了,这可是用大量油炸出来的寒具,怕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吃得,现在他们竟然能吃到,真是托了莫大郎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