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宿隐约听到自己牙齿摩擦的咯嘣声响。
肃王在怀里摸索了半晌,摸出一封皱巴巴的信,“这是本王临行前,邓兄交给本王的。”
凤宿迟疑的接过信,这一连串的变故让他有些懵,他将信拆开,正是邓学士的笔迹,粗略的扫了一眼之后,凤宿脸色骤变。
“这”
肃王叹息道“终于肯说话了”
薛朗站在肃王身后,与肃王交换了眼神,凤宿犹自处在震惊中,并未发现两人的怪异。
肃王叹息道“守城之事过后,我和邓兄便怀疑,你还活着,并且已经替代了那个假货。”
凤宿拿着信,不可置信的僵立在原地。
肃王“邓兄手握先帝遗诏,惶惶不可度日,得知你还活着,便连忙托我来景阳与你互通消息。”
凤宿“为何当时不与我说”
肃王苦笑一声,“是邓兄的意思。”
“邓兄那个人的脾气,小宿也知道,让我先考察你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把信给你。”
凤宿了然,邓学士宁折不弯,以他的脾气,估计是担心自己心性会变,于是让肃王过来考察自己的品性,肃王话没说完,以他对邓学士的了解,恐怕邓学士的下半句是,如果凤宿没有为帝之才,就不要把信给他了,免得比凤怀城还要折腾。
肃王擦了擦眼角并不存在的泪,“可是现在也来不及陪你过家家了,皇帝肯定是怀疑到邓兄了,所以才下旨搜查,再不出手,邓兄的头就没了呀。”
第51章 上京
三日后, 夜色迷蒙。
整个景阳城陷入沉睡, 一辆小车趁着夜色悄悄使出了景阳城,没有惊动任何人。
商议了计策之后,凤宿和薛朗还有肃王等人连忙秘密赶往京城, 而韩生则被留在景阳,负责应付景阳的人,造成景阳侯还在景阳的假象。
成乾帝在立遗诏之时曾预料过将来的情况, 那时凤怀城势力如日中天, 他贸贸然废太子只会激怒凤怀城,只能暗地里一点一点拔除凤怀城的势力,要不是因为突厥侵略一事, 成乾帝也不会盛怒之下废太子,却没想到凤怀城竟然真的敢转头就逼宫夺权, 迅速的让他猝不及防。
幸好成乾帝留了一手,早就将遗诏托付给了邓学士, 邓学士为人耿直, 又不理朝政, 是最适合的人选。
成乾帝驾崩,邓学士当时本应该立刻拿出遗诏,扶持凤宿上位, 奈何紧接着便传出凤宿重病的消息,邓学士以为凤宿被关押起来了, 连忙集结亲信商议对策打算将凤宿救出来, 但是很快, 凤宿便被放出来了。
那是在成乾帝驾崩后,凤怀城继位后办的第一次宫宴,凤宿重病后的第一次露面,整个人看起来病恹恹的,一副弱不禁风的颓废样子,凤怀城宣称,凤宿因为重病,哑了。
其他朝臣没怎么见过凤宿,或是半信半疑的被凤怀城糊弄了过去,又或者是心知肚明不愿惹事,但凤宿是邓学士教了一年多的学生,邓学士只看了两眼,便知道这不是凤宿。
邓学士便开始暗中追查凤宿的下落,但是一无所获,于是他便理所当然的认为,凤宿已经被凤怀城杀害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如果这个时候拿出遗诏,只会让天下动荡,让有心人有机可乘,他只能将这个足以让大启翻天覆地的秘密咽下来,抱着先帝遗诏日复一日的对先帝在天之灵请罪。
直到凤宿在景阳守城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凤怀城慌了手脚,邓学士便知道,凤宿没死,因为那个假货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他需要一个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去通知凤宿。
邓学士思来想去,将人选放在了他的故交肃王身上。
其一,肃王与他相识多年,人品他信得过,肃王和他一样,无心权势,定然不会投靠凤怀城;其二,肃王为人谨慎,又有权势,可保一路畅通无阻;最重要的是,他明明没有告诉肃王遗诏的事,肃王仅靠着蛛丝马迹便推断出凤怀城登基的并不名正言顺,还主动找到他商议解决此事
这一切都表明,肃王是个可靠之人。
于是他手书一封,表明遗诏在他手上,托肃王交给凤宿,并千叮万嘱,不要立即交给凤宿。
他担心流亡两年,会让凤宿性情大变,是以让肃王先考察,如果凤宿没有过关,就将信毁了。如果凤宿连凤怀城都不如,那还不如让凤怀城坐这皇位,毕竟这天下已经够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