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鲥鱼各个季节都有,长江下游大多四五月份便常吃,自古就有“清明挂刀,端午品鲥”的说法。
但说到吃鲥鱼,更多还是夏秋之际。《酌中志》载,七月食鲥鱼,为盛会,赏荷花,斗促织。古时农历七月,换到如今,正是八月。刚好,是吃鲥鱼的日子。
鲥鱼的美味,即使是在物产丰富的长江之中也出类拔萃。否则不会有铭朝的“鲥贡”制度——据《铭史》,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四月,樱桃、梅、杏、鲥鱼、雉。四月捕捞,到京城,七月品尝。为这一口吃食,费尽了人力物力。贡鲜的队伍,任何荐新食物都可晚到,独独鲥鱼,五月十五必须到南京孝陵祭祀朱元璋和马皇后,六月末抵北京,七月初一,祭祀太庙。鲥鱼的地位,可见一斑。
到了如今,因为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鲥鱼的芳踪几乎杳然。白越费尽心思才找来这一顿宴的量,将那“凤头”、“银尾”的美妙生灵剖洗。这鱼通体如玉,银鳞细闪,脂肪一半在鳞下,为此,可以直接带鳞做,待到烹熟,鳞片半溶,油脂浸透细鳞,入口稍嚼即化。笋片香菇的鲜气渗入鱼肉,雪白细腻,极尽腴美。唯一的缺点是细刺较多,但这鱼,就连骨头都是香的,衬在奶白如乳的汤汁里头,几点青葱陪衬,竟不需更多调料,便鲜肥得叫人回味无穷。
也无怪诗云: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第153章 番外
几乎是在入口的瞬间, 色如溶脂般的鱼肉就融化在了口中。笋片和香菇的汤汁吊出了鲥鱼最鲜美绝伦的滋味,舌尖儿轻轻一抿, 鱼肉便顺着喉咙顺滑地滚了下去, 柔滑无骨般,带着一路惹味牵肠的馥郁。
总理享受地微微眯了眯眼睛, 旁边助理悄然看着, 心下一愣。领导人一个眼神动作都可能被媒体甚至外国的情报机关解读出太多东西,越是位高权重, 越是八风不动, 尤其华夏, 很少有某些他国颇有“戏剧性色彩”的领导者动不动语出惊人或是眉飞色舞的表情。一来显得庄重、体现大国形象,二来, 也尽可能让他人不能从表情中读取任何信息。不过作为助理, 他自然明白总理的表情, 此刻能让他老人家露出这样一星满意姿态,这顿饭,已堪称精妙拔萃,足以给上十分好评了。
一道牛尾,一道鲥鱼。又有糟香煨乳鸽,芙蓉雪花鸡,龙首鱼身鲍,竹荪酿三鲜, 南宋蟹酿橙, 鱼香熘明虾。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 无一不包。
就看精美碗碟玉盏里,鸡肉洁白,虾色嫣红,鲍如樱草黄润怡目,蟹肉澄黄细腻可人。又有一点葱绿,油亮通红的辣椒,清汤澄澈,火腿粉润,颜色的碰撞,再加上蔓延的鲜美滋味,眼睛看着鼻子闻着就叫人兴致高昂。
龙首鱼身鲍,牛腿瓜雕成的龙头器宇轩昂,樱桃做的眼睛炯炯有神,爽口的紫罗兰作配菜点缀,冬瓜、南瓜、香蕉瓜做的鱼槽与“小鲍鱼”软烂入味,真正的网鲍特意用猪脊骨、鸡脚、猪精肉吊汤烹煮,撇了汤头的油,拿来炖鲍汁,与鲍鱼天然的鲜香融在一起,汁水稠厚浓郁,淡黄色的芡汁把鲍鱼肉勾得亮晶晶的,看起来柔韧劲道。夹起来入口一尝,充满胶质的口感,再加上浸透了舌头的鲜味,让人下意识生出幸福的感觉,一上午听会的疲惫被热腾腾的美食驱得一干二净。
蟹酿橙早在《山家清供》里面便有记载,仅仅品读文字便觉得口舌生津:“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蒂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真真令人浮想联翩。
而看到实物,黄澄澄的橙子,每人一客端上来,上头一点橙子皮揭开放在边上,像是一口小小的橙子盅的盖。橙子盅里头缃色蟹肉带着一点微微的酡红,一只小巧银匙拿在手里搅一搅,搅出缠绵不断的稠厚汁水,还有扑鼻而来的夹杂了酸甜气息的浓稠鲜咸。螃蟹是蟹膏、蟹黄、蟹肉仔细分开后剔得蟹粉,炒时拿玫瑰米醋提香去腥,烹入香雪酒,将混料倒入剔去橙肉的“橙子碗”,放杭白菊增添一抹清雅,上锅旺火一蒸,酸甜的橙香将蟹肉里最后一丝腥气也驱逐干净,融合着酒气菊香,鲜嫩肥美的滋味含在口中,立刻就有嗜甜的外宾直接竖起了大拇指:“这太好吃了!你们的厨师是怎么想到这样的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