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视线落在出入映月楼的人身上,眼神幽深,以只有自己能够听清的声量喃喃道:“群英会……”
话说之前荀天弃在学习小世界的语言文字时,便已经顺道打听到小世界一些放在台面上的消息。
比如,后天,先天,宗师,大宗师,羽化,飞升。这就是天风广陆的境界划分。
荀天弃暗中对比过,确定后天等同于练气一到五层,先天等同于练气六直十层,宗师等同于筑基初期,大宗师等同于筑基中期,羽化等同于筑基后期,最后的飞升是一个特殊状态,可以当做即将晋升天梯一重的筑基巅峰。
再比如,此方地界名为“天风广陆”,四周环海,因为从未有人能够征服大海,所以不清楚海洋之外是否另有大陆或者岛屿。
大昌皇朝位于天风广陆中心地带,国土疆域最为广阔,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十分强势。
其西北方有西域十三国,这些“国”大小不一,不如说是一个个的部落,西域十三国全加起来,也只不过是约等于大昌皇朝里面一个最小的郡。
在大昌皇朝的西南方面则是盘踞着五沼国,其面积为西域十三国的两倍,而人口却与后者相近。
大昌皇朝并非是不想攻占这两方势力,而是另有缘故。
史书记载,人族先祖披荆斩棘,与妖兽搏斗,打拼出生存的空间,形成最早的部落。后来,这一个个的部落逐渐发展成所谓的“国”。这些国家大鱼吃小鱼,最后只剩下六个庞然大物。
数百年前,大昌太-祖从一介宗室旁支崛起,几番征战,最终统一了大半块大陆,只余下民风剽悍、人人皆兵的西域和瘴气、毒物遍地的五沼。
不是大昌太-祖不想打、没有能力打,而是他在出兵前飞升了!于是,这两个烂摊子就交到了他的后人手中。
昔年,西域共计三十六国,如今剩下三分之一,尚且不算后人毫无作为。至于五沼,那才是真的有些束手无策,毒瘴的杀伤力太过可怕,防不胜防,所以朝廷至今仍然不得寸功。
无论如何,大昌皇朝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方霸主,西域十三国和五沼虽然存在,可也是仰人鼻息,不得不年年进贡。
不过大昌皇朝不顺心的地方还不止这么点。国土外不平静,国土内也不得安宁。
天风广陆没有妖族,但是有妖兽。每隔三五年,就有一次兽潮。作为统治者,大昌皇朝对抗妖兽,可谓是责无旁贷。而且此世界的修炼,同样需要妖兽的血肉。每次兽潮既是危难,也是收割修炼资源的大好机会。
同时,疆域之中糟心的还有那些所谓的“江湖游侠”。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天风广陆没有“儒”,但是有“侠”。
侠,或是出自门派或是独行散人;门派,在江湖;江湖,与朝廷相对。简单地说,江湖与朝廷的不合,就是类似元明大世界中门派与皇朝、门派与世家、世家与皇朝之间关于资源与理念的碰撞。
因为东域无皇朝,荀天弃对皇朝相对陌生,因此他把精力放在所谓的江湖上。
第七十七章 群英会(三)
群英会,是荀天弃在路上遇到的那些自称江湖之人,他们最多谈论的事。
据闻许多门派与个人都收到一份请帖,请帖的大致意思是邀请他们前往云桑城的映月楼参加群英会,然而请帖上只有时间、地点,并没有写明举办宴会的人的身份,连个代号都没有。就连派发请帖之人,都完全没有现身,大部分人都是一觉醒来,就看到请帖出现在显眼的位置。而给门派的请帖,则是由普通人送上山门,问起谁让他们来的,却是一问三不知。
如此神神秘秘的,确实吓到不少胆子不大的“侠士”,同时挑起了不少“大侠”的好奇心。
荀天弃当然没有请帖——谁知道他这个外来人士是哪根葱,虽然他完全可以尝试冒名顶替,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选择这个方法。
他担心的不是会遇上被他顶替之人的熟人,从而被看出破绽,被拆穿,而是他并非小世界的人,即便学了几天语言,口音和熟练程度跟本地人终究是有区别的,一出口就不成了,除非他装成哑巴。这么一来,他压根就是连最开始的一关都过不去。更何况,他是能易容不假,可这不代表他也懂扮演啊!
当然,听到这么个消息后,这几天他除了提前进入云桑城外也不是全无作为。那么多江湖人士集聚于此,他只要选个角度插-入话题,几杯酒后就能稍微从那些人的口中旁敲击出他想要知道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