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炮灰男后[穿书]_作者:卷卷猫(221)

  一开始,是太子带头请求陪驾出征。

  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想跟父皇表达一下保家卫国的豪情,结果都是:皇帝欣慰的“准如所请”了。

  其后,三皇子也跟着请战。

  在然后是五皇子。

  四皇子见弟弟都出头了,也不好畏缩,只好跟着下跪请战。

  满屋子的哥哥跪了一大片,这种激昂的情绪下,六皇子和七皇子对视一眼,一前一后随大流,跪下请战了。

  这是薛遥万万没想到的结果。

  原著中,陪驾的皇子,只有废太子和五皇子。

  废太子失去了号召力,请战自然不会引发三皇子和四皇子的竞争。

  五皇子是个想参战想了十几年的孩子,六皇子和七皇子都留在宫里了。

  这一世,太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全部被恩准伴驾出征。

  六皇子和七皇子被允许随行,但不可以出边疆参战,只允许留守行辕。

  薛遥简直要疯了。

  他“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三个崽子,居然背着他一起请战了。

  也就是说,皇帝如果和上辈子一样陷入敌阵,不但太子可能会出击营救,他的三个小崽子,也有可能意气用事,跟着送死。

  第90章

  此番讨伐契丹, 准备十分充足。

  薛遥听太子分析过, 大齐占优势的不仅仅士兵力和物资,从五事七计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兵法上说的“道天地将法”——

  道者, 就是让子民与君主意见一致, 士兵跟将领意见一致,跟兵法谋攻篇里“上下同欲者胜”是一个意思。

  西北边防饱受契丹族侵扰, 当地老百姓听说朝廷征讨的风吹草动,都自发捐赠皮革生铁, 以迎王师。

  近一年来主动参军的青壮年, 也比从前多了三倍。

  边防三支军队的将士们憋着一股子怒火,都化成战斗欲, 这可谓是最为有利的作战状态。

  其次,天者,这一战避开了寒冬, 大军开拔后天气会越来越宜人,钦天监也给出了肯定的占测结果。

  地者,细节得交战的时候才能知道,粗略上分析——大齐几年前就秘密谕降了三大外族屏藩, 占尽形胜之地, 只等围杀契丹敌军。

  “将者”就是指领军的将领。

  “法者”是对将领技术层面的考量,可以看作军队组织架构、信息流通、编制指挥的综合实力。

  这次带兵的将领是皇帝,这样的咖位当然有顶尖的将领辅佐,所以大家都默认他最后两项实力评分是满分。

  照这么一算, 这场仗百分之两百会胜利。

  所以皇帝觉得,带孩子们出去打一场风险几乎为零的仗,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唤醒他陆家祖先传下来的“战神之魂”。

  所以,薛遥就算忽悠上天,也不可能劝阻皇帝带三只崽出战。

  能想到的唯一突破口,就是泊姨。

  泊姨当初受薛遥的指使,跟皇帝预言了蜀道天灾的详细时间地点和遇难人数,之后就取得了皇帝的信任,被调离汐妃身边,成为御用神婆。

  这些年来,她按照薛遥的提醒,一律以“天机不可泄露”搪塞皇帝的占卜要求,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年,薛遥又来给她派发新任务。

  薛遥让她告诉皇上:交战时最好不要打前阵,最好坐镇大后方,最好不要让太子和幼子伴驾出征。

  不能让泊姨说“打前阵必死”之类的话吓唬皇帝,这算是动摇军心的言论,搞不好要被砍头的,所以只能让她温和地建议皇帝“最好”如何。

  泊姨对汐妃忠心耿耿,听薛遥说这次出征有可能危及汐妃儿子的性命,毫不犹豫就答应配合忽悠皇帝。

  然而,出京前几日,薛遥迟迟等不到皇帝改主意。

  再去泊姨那里一打听,才得知皇帝对她的忠告毫不理会,还让她不要过问军事。

  这位皇帝真是十年如一日,不见棺材不落泪。

  最后一次挣扎失败,薛遥只能收拾行装,跟小胖崽一起上路。

  行军和普通出行不一样,步兵的速度非常慢,骑兵自然要迁就,所以除先锋队以外的人马,走得都很慢。

  皇子们全程坐在马背上,小胖崽被马颠得都没胃口了,奶都不想喝。

  薛遥同样是骑马跟随皇子,做梦都没想到行军要受这么大的罪。

  此前几次出京,不是坐马车就是乘船,还不觉得古代交通不便,这回行军不过一个白天,就颠得薛遥胃里翻江倒海,已经想抛弃亲崽,回京修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