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神棍风范_作者:孟秋七月(102)

  更不要说,在许多文人骚客心中,风流乃是男儿本性,不算得什么。

  皇后身份不行,之前看起来是好处,在要为幼子铺路时,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坏处了。

  因此对梁逸文的婚事,皇帝亲自过问,是万万不敢糊涂的。

  当今天下虽承平已久,但南梁北拒北齐,南抚百越,东临大海,西顾吐蕃,实在称不上是安稳,因此兵权就显得格外要紧。

  靖安侯就是皇帝给儿子准备的,帝国最锋利的矛,最坚固的盾。

  更妙的是,也不知是不是靖安侯真的对那位长安县主上了心,这些年来只守着妻子过,以至于子嗣不丰,膝下只有一根独苗苗,孙辈也不过小猫两三只。

  日后新帝继位,要施恩也容易,封侯赐爵都可,也不必担心不够赏赐。

  物以稀为贵,子孙少了,长辈才会更加上心,不是吗?

  庆文帝倚在榻上,一个小宫女替他敲着腿,闭着眼睛,在心中慢慢地捋着思绪。

  何家的孙女贵重,靖安侯的孙女更贵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了靖安侯,何大将军便不算得什么了。

  至于沈家,沈志诚只有一个庶子支撑门户,沈月露虽为庶女,但有亲弟弟支持,也不算辱没了逸文。

  至于长子,妻家势弱,心爱的妻子却是逸文的大姨子,足以保他性命。

  如此一来,长子纵然不能继位,只要他留下遗旨,想来分封一地,一生富贵当是无忧的。就算是下了黄泉,他也对得起老妻了。

  这样想着,自觉考虑得十分周全,近来越发觉少的庆文帝慢慢地睡着了。

  对那群庶出的儿子,他是一点也没想起来,仿佛都是从哪个垃圾堆里捡来似的。

  大太监章愉的徒弟打个手势,命捶腿的小宫女下去,亲自守着庆文帝,眼也不眨。

  床榻旁边的三足镂空螭兽香炉中点了上好的熏香,轻烟袅袅,静气凝神。

  整个宫殿里太监宫女加起来足有几十人,却硬是营造出一种只有皇帝一人的寂静环境。

  庆文帝一片慈父心肠,他的两个儿子却一点也不领情。

  梁栋得知消息后,虽然嘴角还是翘着,折扇还在摇着,但眼里的笑意一丝也无,浓密的眉头压了下来,衬得眉骨锋利,眼神冰寒,带着一股压抑的怒气,整个人气压低得可怕,与往日里那多情的模样简直是大相径庭,要是庆文帝见了怕是都会怀疑自己的眼神。

  幕僚们对大皇子脸色的变化无动于衷,显然是早已知情。

  庆文帝这一番安排,着实是出人意料。

  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梁太宗心目中的储君人选,上面一水儿的能干哥哥,平时总是被忽略,性格里就难免带着一股软弱,哪怕是当了皇帝也没能改过来。

  “这种直接给重臣下旨赐婚的事,陛下可从未做过啊。”一个摇着羽扇的中年幕僚拧着眉说。

  平时也有大臣为了体面,和亲家商量好了,请庆文帝下旨赐婚,这和庆文帝直接赐婚可是完全不同的意义。

  前者是体恤大臣,后者完全就是命令大臣了。

  一个青衣幕僚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他是个年轻人,连胡须都还没开始蓄,却已经站在一群年龄大得足以称他长辈的人中间,并侃侃而谈了。

  “我看,陛下这是开始急了。”急着干什么呢?急着为下一代皇帝铺路了。

  青衣幕僚信心满满地道:“事出反常必为妖,一个平庸了一辈子的人,没道理临了老了反而开始强硬了。”

  要是庆文帝有了和靖安侯结为秦晋之好的念头,宣靖安侯进宫商量商量,宫里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

  既然事前没有消息传来,这说明皇帝的决心相当坚定,提前封锁了消息,他在委婉地向世人传达一个立储的信号。

  梁栋看了这幕僚一眼,眉毛耸动了一下,有些不满他这样说庆文帝,但终究沉着脸,没说什么。

  这二愣子一无所觉,说得轻巧,“这只能说明他的决心很坚定,无可更改,而且,以陛下往日多谋而少动的行事作风来看,他必定有了一定的计划。”

  一个足以叫他看好的继承人君临天下的计划。

  “这个计划必定能让那些反对者说不出话来。”青衣幕僚一顿,神色有些犹豫。

  该是怎样的计划,才能让所有的反对者闭嘴呢?

  “青云有话不妨直说,咱们共事这么多年,难道今日倒还见外吗?”梁栋笑着打趣,一句咱们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