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作者:报纸糊墙(588)

  寄信这边快些,只要写清楚地址,再给五文钱就好了。

  就是有些人没装信封,拿着一张信纸就过来了。

  这也不怪他们,写信这回事,也是这两年才刚刚兴起的,从前有个什么事情,大多就是托人带个口信,既没有纸笔又不识得字,自然也就没有写信这回事。

  这几年市面上的麻纸多了,价钱也便宜,民间才渐渐多了书信往来,坊间便有帮人代写书信的,一封信件一二文钱,随便写个几封,就比好些人累死累活一整天挣得多。

  仇大郎有个老邻居,四五十岁了,还在那里拼了命地认字呢,就想吃上代人写信的这碗饭。

  仇大郎倒是没有这个心思,不过等他长子年岁稍稍大些,也是要送去开蒙的。在仇大郎看来,买卖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经营一间铺子也未必就能长久,但是只要能识得了字,这辈子再如何也是饿不死的。

  “你这没有信封啊,我们这里有信封卖,你买不买?要不然今日先拿回去,待封好了再拿过来也行。”这时候前面又有声音传来。

  “哎,买买,我买一个信封。”又一个声音连忙应道。

  “我们这里的信封是一文钱五个。”

  “那就买一文钱。”

  “需得把地址写在信封上,你可会写字?”

  “不会。”

  “行了,我帮你写吧。”

  “哎,多谢。”

  “下回记得封上信封,写好了地址再拿过来,你看后面那么多人等着呢。”

  “哎哎。”

  “……行了,五文钱。”

  “哎。”

  “下一个。”

  “稍等稍等,我一个邻居托我问一问,他想寄些物什到绛州,不知什么价钱?”

  “绛州的货物暂时不接,目前我们计划只在蒲州、临汾、隰城、定胡、太原这几个地方设铺子,离石的货物信件也能带,别的地方暂时送不了。”

  “到我了到我了。”

  “到蒲州的,五文钱。”

  “我听闻发到太原定胡那边,也是五文钱。”

  “都是五文钱,你寄不寄?”

  “寄。”

  “到河东道的信件都是五文钱,要是觉着吃亏,下回寄远一点。”

  “哈哈!我家有个亲戚,在云州那边,你们什么时候能收云州的信件?”

  “云州,那是够远的,按我们老、咳咳,王当家的计划,约莫一年以内吧。”

  “绛州这边应是能快一些?”

  “那是自然。”

  寄货的那边,一个顾客打包好自己的包裹,收件那人接过去检查一番,又称了重,然后报价道:“十七文钱。”

  “哎呦。”对方一阵肉疼,但多少也是有些心理准备,来这之前,都是打听过了价格的。

  付了钱,只见对方用一根粗针引了一条麻线,穿过包裹的一角,然后又穿了一块小木牌上去,系了两个死结。

  这木牌上有“长安-临汾”的字样,还有一串数字,负责收件那人将木牌上的字抄写在一张纸条上,又在纸条上写下了具体发货地址,一式三份,一份交给发货人,一份留底,另一份放在一个木匣子里面,到时候随货走,等到了临汾那边,再按照这些纸条上的具体地址发货。

  “这便好了。”

  “好了。”

  “几日能到?”

  “只要不是赶上下大雨,十日之内保证到达。”

  “太原呢?太原要多少日到达?”

  “那边正常是二十日以内到达。”

  “怎的要这般久?”

  “运货途中,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总是有的,若是遇着大雨天气,难免又要多耽搁一些时日。”

  厅堂这边的人专门负责接货收钱,院子里,王当的几名手下正在装货。

  明日一早便要出发了,待到了蒲州,就会有一部分人脱离队伍,留在蒲州送货,然后就是寻找铺面安顿下来,蒲州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地方,所以大家的心情都有些忐忑,但是只要这件事情能成,以后的好处是享不尽的。

  往后他们只要守着各自的铺面,收货送货,收一个货能有提成,送一个货也有提成,帮忙转运也有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