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几个黄段子嘛,这还不好办,罗用的空间里头一抓一大把,某毕业生卖给他的手机里头满满一个收件箱都是这个。
罗用与这些胡人说,待再过些时日,他们县里就会推出一款很特别的酒水,让他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来尝尝,这些胡人听闻了,也都是满口应允,有些人还很热心地说会帮他出去做宣传,罗用听闻了,也是挺感动的。
一个多月以后,长安城中。
几个大佬在一家胡人开的酒肆中饮酒,席间点了胡姬跳舞,结果今日他们中意的那名胡姬身子有些不舒服,没在铺子里,于是这些人便都觉有些无趣。
那个酒肆老板一看客人扫兴了,这不行啊,这长安城中的生意多难做,竞争多激烈,光是他们胡人开的酒肆,这条街都不知道有多少家,这回叫他们扫了兴致,下回这几人说不定就不来他们家了,这可是大客户啊。
于是他就说了:“几位郎君,今日狸姬不在,扫了诸位的兴致,不若某便与几位说个笑话来听如何,近日从西面流传过来几个笑话,颇有几分兴味。”
“哦?说来听听。”其中有个大佬就说了。
“某地有三个老寿星……”这个胡商于是就说开了。
几个笑话说下来,大佬们也都觉得挺有一点意思,毕竟都是男人嘛,又是在这样一个精神娱乐相当匮乏的年代。
“倒是颇有几分巧思,不知是从何处传来?”当即便有人问道。
“离石罗三郎啊。”那店家张口便道。
罗用:……
第277章 醉酒
在常乐县城东面四十多里开外有一个小村,村民多以养羊种粟为营生。
最近这两三年羊价颇佳,只粟米的产量依旧不高,因为土地贫瘠,灌溉困难。
村中有一农户,早春那时候进城卖羊,听城里一个远房亲戚跟他说起,新来的县令很是重视城中酒肆客舍的买卖经营,今年他若是种些菜蔬担到城里来卖,应是能挣些钱财。
这汉子回家以后,思来想去,便决定要种胡瓜,因为他们村子离城远,若是前一日把菜摘好,第二日再走恁远的路,菜叶都要蔫了,还是种胡瓜好,更经得住放,胡瓜吃起来清甜爽口,大伙儿也都比较喜欢。
这两三亩地的胡瓜种下去,也很是要花费一些力气去侍弄,浇水施肥捉虫搭架子,等到第一批胡瓜可以采摘的时候,时间已是入夏。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的时候,他们两口子便摸黑起来了,简单吃过一些饭食填饱了肚子,这汉子便挑上担子打算进城去了。
“路上当心些。”
“哎。”
“早些回来。”
“哎。”
穷人家没有牛马骆驼,家里唯一一头母驴,前些时候配上种了,也得悠着些使唤,于是这一担子胡瓜,百来斤重,他便只好用肩膀担到城里去卖。
天色渐渐亮透了,戈壁滩上空旷又荒芜,很少人烟,这汉子担着一担子胡瓜行走在碎石路上,脚掌踩在路面,发出沙沙声响,他一面走着,一面心里提防着,万一遇着狼,他得及时把担子放下来,抽出扁担,一扁担当着那些畜生的门面抽过去……
越往常乐县城的方向走,就越多人气,不时能遇到放羊的孩童,耕地的农人,还有一些像他一样挑着担子进城的。
“你这胡瓜种得好啊。”
“嗨。”
“听闻敦煌那边,冬日里头最贵那会儿,一斤胡瓜都能卖到两三文。”
“那都是早两年的事情了。”
“去年也不便宜,两三根胡瓜,还没巴掌那么长,就要一文钱。”
“我听说他们那边的人都快把荒滩上的野草给挠没了,都拔回去烧火去了,没点火星子,冬里如何能种得出胡瓜?”
“你们可知常乐县里头,现如今这胡瓜是个什么价?”
“价钱颇佳。”
“今年城里头的胡人比往年多,菜价也比往年高些。”
“你这一担子胡瓜品相好,若是担去官办的菜铺子,应是能卖到十三四文。”
“我等还是快些走吧,他们那里当日的菜蔬若是收满了,便不再收了。”
“快些走快些走。”
“……”
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常乐县城,进了城门以后,几人一路就往那官办的菜铺子去了,进去一问,果然还是来得晚了,好些菜今日都已收够了,这也无法,要怪也只能怪他们住得实在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