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作者:报纸糊墙(660)

  若是去往晋昌,那路途就要稍近一些,只是晋昌城小,不如敦煌繁华热闹,买货的人也没有敦煌那么多。

  “……”

  “酒尾酒尾!常乐酒尾!”

  “你这酒尾怎卖?”

  “两文钱一合,都是一样的价钱。”

  “我这铺子里头常有客人要吃,你与我算便宜些?”

  “你若能买一升,我便多送你一合。”

  “我买一斗,你多送我三升。”

  “那如何使得!”

  “莫走莫走!你先过来,我看看你的酒。”

  “酒便都是那酒,有甚好看?”

  “那不一样,听闻还有往酒里头掺了水的。”

  “那如何能够?”

  “……”

  “……”

  “哎,你这可是常乐的酒尾?”

  “正是。”

  “价钱几何?”

  “两文钱一合。”

  “与我打一合来。”

  “哎。”

  “……”

  整日在外头卖酒,遇着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有些人爽快有些人磨叽,还价的人也很多,但是这两文钱一合的价钱也是这些脚夫之间商量好了的,轻易不肯松口。

  在这城里头转上一整日,待到天色暗了,便到相熟的客舍去投宿,基本上他们这些人都在一处,相互间熟悉些,遇着什么事也好相互扶持,再加上这人多势众的,外人亦不敢轻易欺辱。

  脚夫们投宿的客舍十分简陋,破破落落一个院子,要甚没甚,住一晚便只要两文钱。

  几间土坯屋子,几个大通铺,铺上也只铺了草席,连块布料都无,院子外头有个灶台,只是要生火做饭的话,便要另外给钱。

  这些卖酒的汉子们通常也不生火,就着清水,吃几口从家里带出来的干粮,草草将肚子填饱了,便各自歇下。

  有些个关系好的,也会凑在一起说说闲话,无外乎就是说说今日遇着些什么人什么事,还有明后日回去那一路要与谁一道走,他们这些卖酒的人,回去的路上身上个个都揣着钱,也怕被人盯上,最好就是多找几个人一起走,有时候若是遇着东去的商队,那路上就更加热闹安全些。

  “……”

  “我这没剩多少了,要不了半日便能卖完。”

  “我怕是要再多卖一日。”

  “后日一早好些人都要回去,你若是再晚一日,路上人就少了。”

  “唉……”

  “明日你再卖一日,若是不能卖完,天黑前便找个食铺便宜卖了吧,不过就是少挣些,也不亏钱。”

  “我再寻思寻思。”

  “还寻思个甚,今日你便是去错了地方,人家前脚刚卖过了,你后脚又去,那还能卖出去什么酒?”

  “我又如何能够料到。”

  “罢了,你也别寻思了,明日把这些酒都卖了,与我们一道回去便是。”

  “无妨,我便是多待一两日,届时若有商队要去往常乐县,与他们一道过去便是。”

  “你可莫要犯糊涂。你道那些胡商都是好相与的,听闻在那大沙漠里头,杀人劫货的事情常有发生,抢货的可不止是强盗,商队之间相互也抢,那些个可都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你一个人就敢跟他们一道走?届时若是有人起了歪心……”

  “他说得有道理。”

  “是啊,你一个人千万不敢跟那些胡商走。”

  “好歹也得寻几个咱常乐县的一起。”

  “对对。”

  “不是还有那些个卖豆腐的,你到时候上城门那边瞅瞅,应是能寻着一起回去的。”

  “其实最好还是与我们一道走。

  “……”

  那汉子终究还是听了劝,第二日又出去卖了一日酒,剩下一些没卖完的,便寻了个食铺,多送了几合,贱价卖与那店家。

  又在那小院里歇了一晚,第二日天未亮,这些人便都起来了,一个个怀里揣着沉甸甸的铜钱,担子上挂着卖完了酒的酒桶,桶里头还装了不少用来抵酒钱的粮食肉脯。

  敦煌这边铜钱也是不多,常常不够市面流通之用,百姓买卖货物的时候,大宗的买卖,常常都是用的绢帛,有时候也用金银财物,甚至还有各种香料。若是几文钱的小买卖,常常就用粮食肉脯来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