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的生活日常_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133)

  福利院已经有孩子年满十三了,他们这样的孩子来到福利院时就将近十三了。陆时安觉得他们的手艺还没有学完,就允许他们跟随着陆同做事情。别的不说,跑跑腿是可以的。要是想学更多的,就要靠自己努力了。石头村的村学倒是可以一试,这个看个人志向,陆时安并不强求。

  皇帝看着京城已经修好了的道路,有些感慨:“当年打仗的时候,要是都是这个路,恐怕要舒服很多吧。”原来的路,光站在上面都是累人的,路上坑坑洼洼,行军的士兵深受其苦。能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哪里奢求过平坦的道路呢?

  土豆、玉米还有棉花的出现,使他心情很好。即使在上朝的时候,那些大臣们还是会向往常一样,该吵闹还是会吵闹,他也不生气。如今他对朝局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了,再吵也波及不上他。

  该把握的东西,都在手里好好攥着呢。

  二月举行童试。大殷的童试是三年两试,就是三年内通过科试和岁试。本来应该是一年一次的,但是皇帝的提议被大臣们驳回了。经费不足,人手不足。反正什么原因都搬了上来,皇帝不得不妥协。

  陆时恒就是要过科试的人。

  他感觉压力有点大啊,明明自己本应该成为最闲适的人,可是家里最累的反而是他。

  他已经在家里人和伙伴们面前夸下海口,说区区科试而已,不算什么。如今假如没考过,或者名落孙山,那可就丢脸了。

  陆时安心说:“小兔崽子,考不上我们再说。敢在外面如此吹牛,看你下次还敢不敢这样了。”如今只是说了关于成绩的大话,说不定科试他可以通过,要是说了别的,比如一定会考上举人,那不是更糟糕吗?

  做人还是要低调啊。

  总之陆时恒自己夸下的海口,自己去填。陆时安一点都不同情他。

  陆时恒嘟囔道:“说好的孔怀之情呢?”

  陆时安:“对不起,没有。去看书,别老当蜡烛照亮我们了,谢谢。”

  这一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天灾很少,战事很少,好事倒是有许多。

  从官员的统计来看,这一年因为饥饿死去的人少了许多。

  棉花一普及,大家就意识到它的好处。棉布价格在市面上一点都不贵,贵族也很喜爱它。缝纫机也受到了广大娘子军的热爱,它被卖到了各地,陆时安的缝纫机厂也往别处开了一家。

  缝纫机的核心技术在陆时安手里,但是没有人敢去抢夺。毕竟陆时安虽然是个白身,但是背后站的是皇帝。还有很多与他交好的大佬站在他背后。

  陆时安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些股份罢了。朝廷给他大开方便之门,他的生意就没有亏本过。

  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缝纫机的好处。陆时安甚至一架都没有卖出去,直到陆时安找了几个颜值很高的绣娘在大街上展示,还当众抽奖,大家才知道这个看起来很高端的东西到底这么用。

  一个裁缝店老板看到了缝纫机的好处,当即就买了一架回去。后来家里颇有些银钱的的人家也买了一台。

  缝纫机的效率那自是不用说,那个买了缝纫机的裁缝店老板,后来因为接的活越来越多,甚至开了好几家分店,缝纫机的钱早就赚了回来。

  后来,大家就开始跟风买了。缝纫机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家里但凡是心疼娘子或者心疼自己娘亲的人都会买,因为有了它,就再也不用她们一针一线地手缝了。

  安阳城那边的缝纫机厂,也成了极为受欢迎的地方。商人都想分一杯羹,于是都向这边进货。安阳城西郊这边地价水涨船高,早早地跟着陆时安买地的人都笑死了。

  那些嘲笑过陆时安的人这会子都快要被自己气死了,还骂别人什么眼光,真的是一张脸被打得啪啪响的。

  陆时安的缝纫机厂收的员工多,据说每个员工月上交一些银钱,作为以后的房钱存在陆时安这里,陆时安在这里造员工宿舍,就能把独栋的房子直接用很少的银钱卖给他们。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房子,是能给就给的吗?陆时安他也不怕亏本?

  虽然不是现在兑现,但是陆时安的人品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没有人不相信。

  福利院倒也新设了几处,有一处设在南边。虽然陆时安不能亲自去,寻找代理人还是能找到的。

  像慈善机构这样的存在,什么时候,在哪里都是不嫌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