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安道:“这还是陛下英明的缘故啊,我其实也没做什么。”
县令见他谦虚,就更加满意了,将图纸往他面前一摆,道:“你看这张图上的这片区域,就是经常发生洪涝的地方,陛下年年叫人加固堤防,可是就是没用啊。”
陆时安一听,是理论上的东西,这个他行啊,地理背给你听就是了。
于是就跟县令背了一段自己总结的地理知识:“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不知变通,拘泥于古法,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最好还是亲自测量比较好,这河流是哪里水深哪里水浅都要知道,还有,一般弯的河道水流湍急,容易发生水患,所以要裁弯取直……”
总之说了一大堆现代总结出来的治水的话,县令听了连连点头。
不管自己懂不懂,但看着陆时安侃侃而谈,就知道他是个有主意的。
陆时安道:“大人,我只不过是说了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还望大人转告陛下,还是要听专门治水的大人怎么说。”
县令连连点头,他肯定是实话实说的。陆时安的话他都记在纸上了,到时候直接呈给陛下就行了。
事情解决完了,象征性的鼓励鼓励陆时安,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
陆时安不再想这件事了,毕竟治水他真的不是专业的,简单提一下大概,大约就能给那些专业人士启发了吧。
皇宫。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手中的这份陆时安提出来的治水总结,沉默了一会。
张公公赔笑道:“陛下,不知那陆时安可提出好的办法了?”
皇帝哼了一声道:“还算有点见地,就是不知道用起来怎么样。他这些点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想来的。你说他怎么就是不参加科举呢?”
张公公笑道:“左右科不科举,他都是要听陛下的话的,可能就是人懒了些。”
皇帝笑了笑,显然张公公这话深得他心。
无论如何,只要陆时安还是大殷子民,不犯大罪,他陆时安都是得陛下看重的。
所以张公公才敢这么说,当公公的,不能指望他雪中送炭,但是锦上添花,还是可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支持!今天更得太迟了,抱歉!
第23章 中秋
陆时安的方法很快就被运用了,懂行的人都觉得陆时安大约就是个天才吧,连他们这些为治水忙了半辈子的人没想出来的,却被他想出来了,可见陛下看重他是应该的。
陆时安再次受到了皇帝的奖赏,这次是都城的一处地契,还有白银千两。陆时安有些受宠若惊,毕竟那可是京城地段不错的大宅院,一般人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陆时安小心翼翼地把地契收好了,他想,等有机会了,就去京城玩玩,有钱了,光窝在这个地方也挺没趣的。
到时候把程玉和陆时恒都带着,看遍大好河山,想想也是惬意。
程玉倒是不知道陆时安的打算,最近在忙着收山上的猕猴桃、山荆子和山楂。
金秋九月,果香沁人心脾。每次只要在山脚下一站,就能闻到好闻的气味,几乎还没到九月,村里的孩子就会眼巴巴地看着树上的果子,馋的流口水。
浇过灵泉水的果树结的果子是和普通果实不一样的,不说营养价值比一般果子高了,至少在味道上真的很不错。
陆时安不知道自己在现代究竟在想什么,有空间在居然也不想着多种一些果树。空间里倒是有自己买的稀罕水果,但是也总有一天会吃完的。
陆时安不再想那些有的没的,和程玉一起收起了果子。
村人也都在帮陆时安收果子,陆时安想给工钱,但是他们都不要,还说:“陆郎君,我看就每人拿点果子回去吃就行了,要个甚的工钱啊!”
陆时安想想,觉得也行。毕竟是一个村的,有时候算得那么清楚也就没意思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严格来说,这种果子,光看品相也能知道能卖好价钱了,所以村人也没有吃大亏。平时村子里的小孩有时想吃了,告诉陆时安一声,陆时安也会让他们自己摘着吃。为了这个,村里人也不会问他要工钱了。
好吃的名声传得远了,连附近的镇子都有人来询问陆时安种的果子怎么卖。
陆时安说道:“自己带篮子摘,在山上吃一些也无妨。若是不想自己摘,可以到我在这里买现成的。十文钱一斤,概不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