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的生活日常_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78)

  陆时安的年过得很好,但是王家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闻老爷闻道明的到任文书已经到了,一上任就开始整顿税务,才三天就抓到不少贪污的地方官。

  都是些小虾米,但是也能够把刀给磨锋利了。

  闻道明早在上任之前就做好了充足准备,手头资料很多,其中他抓到的有几个官员,就和王家联系密切,也收了王家不少孝敬。如今他们都被查出来了,秉着要倒霉就一起倒霉的精神,毫不留情地供出一大堆人出来。所以王家所纳商税不足之事,就被牵扯了出来。

  本来商税没有纳够,只要能补上原来该纳的税钱就行了,但是王家做生意这么多年,所赚银钱数额之大,令人咂舌,该纳的税款就更多了。

  王家先前抢了程长郢的几单生意,投入了不少成本,现在一时半会都没办法完全凑齐,倒不是凑不齐,但是需要周转一下。没想到就耽搁了一些时日,闻道明就差人将他们送到牢里。

  王家剩下的女眷和没掺和自家生意的王小公子彻底急了。

  家中的老爷和大少爷都是掺和在里面的,一出事,别人不找,就直接把他们处置了就行,然后就轮到涉事的店铺掌事的,总之抓了二三十人。

  声势这般浩大,城中百姓不可能不知道。

  程长郢见这把火烧得不错,就派人四处宣传王家富贵不仁,靠百姓照顾生意发家,结果连该纳的税都不纳,简直是祁仙城的蛀虫。

  导致什么都不懂的小讨饭的都能说上两句“王家不纳商税,我们百姓没钱都还纳税,凭什么他们不纳”这样类似的话。

  这样多的商税,王家不纳,那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来,这一方的百姓少不了要把亏空补上,他王家是省钱了,可是却苦了一众做小买卖的小商贩和靠种地的农人。

  这样一说,大家就全懂了。

  这可是在挖自己的血肉去喂养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啊!

  瞬间祁仙城百姓愤怒了,周边县城也听说了,有事没事就喜欢拿这件事出来评论一下,彰显自己的见识,丰富了自己的谈资。当然也有不少仇富的,借此来狠狠唾弃那些为富不仁的有钱人,还有就是想要闹大这件事,好让官府注意不到自家产业也少交了税款......

  总之王家经营多年的好名声被败了个彻底。

  其实闻道明也只是想关他们几日,让他们受几天罪,也就罢了。但是看到现在城中百姓如此义愤填膺,现在反倒不能放了他们了。毕竟人言可畏,假如有人看自己放了他们,便说自己收了贿赂,这就不好了。

  毕竟自己两袖清风多年,不能为了殴打过自己儿子的那小子的父亲和兄长,坏了名声。

  还是再关几天吧!

  陆时安这几天吃瓜不断,感觉这一系列事情发展得真的十分的快。这里面确实有程长郢的手笔,比如早就知道闻道明会来上任,闻家少爷会是这样的性格;比如那个目的不明的白衣女子,还比如派人传播王家的恶名......

  陆时安不得不赞叹程长郢手段的厉害。

  程长郢估计这些年没少抓王家的小辫子。

  他离开程家,孤注一掷想要靠自己报仇,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一半了。

  陆时安还是没想到怎么彻底拔除王家在这里的影响,除非他们犯了更大的错。

  比如通敌。

  可是这应该不可能。

  毕竟现在能与大殷作对的存在还是很少的,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是死罪,王家不可能这么犯糊涂吧。

  程长郢这几天心情很好,连程府的邀请都没有拒绝。

  他们一起在这种难得地和谐氛围下吃了一顿饭,严夫人甚至高兴得连眼眶都红了。

  其实王家也是时运不济,可巧皇帝陛下这两年在筹备监察司,可巧来的是闻道明这种软硬不吃的官员,可巧他家小儿子把闻道民的独苗苗给打了,可巧程长郢这些年一直在找机会.....

  这么多巧合混在一起,某些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王家。

  王云杰焦躁地在房中踱步,“这可如何是好,爹和大哥怎么还没被放出来?我不是已经凑够了钱去补税了吗?”

  那白衣女子端了一杯茶水,递到他面前。

  看着她温和纯净的眸子,他突然就不怎么烦了。这些天家里闹得鸡犬不宁的,他爹和他哥的那些姨娘们哭哭啼啼的,真的吵得他头都大了,只有在白露这里能得到片刻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