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屯粮_作者:齐氏孙泉(117)

  如此一连好几家的村里人都选择弄温室或是大棚,倒是成了一个流行趋势。

  游泳池上面也建了一个温室,这个温室做得最大,将整个游泳池包在了里头。两边铺上了一层砖,上面放置无土栽培的工具。

  这个游泳池,如果想还能当做游泳池来用,如果不想用了,这就是现成的无土栽培的水源,甚至还可以在上头种些什么。当然如果干旱了,这里头是绝对少不了水的。

  等家里的东西都弄好了,这一家三口也彻底穷光蛋了。

  自从那阴云退去,天上连云彩都很少了,气温倒是一天比一天的炎热,化雪的一个月都没到,气温已经飙升到了三十多度。

  不到一个月,就从棉袄变成了短袖短裤。这样还有不少人热的不想出屋,窝在家里吹电风扇。

  唯一的好处是电力供应上了,电费因为有国家补助,跟之前价格差不多,也都用得起。

  等林谦这边温室竣工,山上树都种完以后,那些因为洪水而受灾的村民们也都回村了。那些因为洪水造成的一些永久性损伤,政府那边给修补的差不多了,基本上住人生活是没问题的。

  而柴火上头,国家也分发了些煤炭和压缩成砖的秸秆,这些都是以往囤积的。吃饭上的问题,因为挨家挨户的补助消耗太大,只能暂时回归大锅饭的时期,每天在大队那里开饭,村民们自带餐具,过去打饭,一天三顿,甚至还有些肉吃。虽说自己家里没有粮食,可也饿不着。

  赵家一家五口回家了,走之前还把屋子给收拾好了。倒是林谦村里的老房子,林谦去收房的时候发现乱得很,甚至院子里用来晾衣服的两根木头杆子不知道被哪家倒霉的砍了烧了。

  素质这种事情,确实是一家一个样。

  没过多久,县里头那边有政府派遣下来的助农团队,对于春季那一场下海雨的事情,进行了初步的解决。虽说那一场海雨,让地表形成了一个岩层,但要解决也不难。现在的土地为盐碱地,但国家对于盐碱地改良上头的技术还是很成熟的。

  分发了盐碱地改良剂,后面需要的就是多做灌溉,将土地中的盐分尽量排出去,如此用不了一二年,盐分就会完全排出。不过今年的发芽率跟收成肯定是有影响的。

  而且国家补助下来的到底有限,想要更多的,就只能自己买了。

  等地里头拌好了改良剂,村里头大部分村民都迫不及待的种上了庄稼。

  本来今年开化的早,村民们有自己的一番算计。如果今年入冬跟往年一样的话,那么今年种的早了,就有可能种两季收两季。那么即便是减产,收成也会比往年多。

  这会儿村里大半的人家都把地种好了。原本初春洪灾,现在干了是连天的大日头,以后只要保持有足够的雨水灌溉,村里人都觉得今年注定是个丰收年。洪水虽说带来了灾难,可也给地带来了足够的水分。种下种子后,水分能让种子快速发芽,阳光能让小苗快快的长。前期长得越好,那收成就越多。

  可这份欢喜,在连续一个月的暴晒又滴雨未降的时候,缩减了许多。

  林谦在种过地以后就再也没去过地里,一家三口每天都在温室里面忙碌着。

  建造温室的施工方,念着林谦这边大生意,又鼓动了村里不少人都在他这里建温室,送给了林谦大量的赠品,其中营养液占大部分,还送了些无土栽培技术的视频。这个是他们总结出来最有用的,比林谦在网上找来的靠谱很多。

  而楼上养鱼池里养的鱼也转移了大部分进泳池里。泳池有完整的清洁系统,平时打开来,随时随地都能保持鱼们生存环境的干净,剩下的就是想法子繁殖了。

  网上资料一大堆,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看人品的。

  何阳轩从空间里拿出来不少椰土。温室里面一半用的椰土种植,一半用的纯营养液的无土栽培。

  等温室里面开始发芽长到两寸的时候,村长上门了。

  村里的村长姓刘,刘在长兴村是个大姓,要是寻根,相互之间的亲戚关系不大。

  村长来的时候,就爷爷在屋里头做饭,听见动静迎出来发现是村长,让他进屋坐,然后叫何阳轩和林谦回屋。

  何阳轩去厨房泡茶,林谦跟爷爷坐在沙发上,等着村长说明来意。

  现在这种时候,村长也是很忙的,轻易不会到谁家闲溜达,更何况两家根本不熟。

  当初安排的时候,村长一口气给林谦家安排了三家人,其中一家足足有五口人。村长自己也清楚这是过分了,可那又有什么办法?上头安排下来了,事情也必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