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手指导致扑街的十种方式(快穿)_作者:霜落林空(130)

  房间里的空气似乎都凝固着,阮茗筝抬头看向那只有一半的梳妆台,横切过的木槽上插着一支红色的珠花,她走到这支珠花前,伸手把珠花拿起。

  这支珠花异常的红艳,红艳得仿佛用鲜血染成,阮茗筝悲伤云集的眼里渐渐平静下来,她看着这支珠花,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

  她把朱钗插回木槽,叹了口气走了出去。

  外面还有些冷,她拿上独孤启的袄子,裹紧了不多的衣服,往偏殿去,一大箱书是他们从伍国带来的,为数不多的财产,独孤启正襟坐在桌旁,咧着嘴,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些财产。

  星象学问犹如瀚海,庞杂而深奥,独孤启钻在这片海里,没注意到阮茗筝的到来。

  阮茗筝在门口站了一会,握紧了还有些发热的掌心,眉头耷拉下来,她毕竟还是个母亲。

  她悄无声息地走进去,站在独孤启背后,看着他在毛边纸上一点点地临摹那些图画,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独孤启顿时挺直了脖子,回头看见阮茗筝拿着袄子站在那里,不禁有些动容。

  阮茗筝把袄子给他披上,把冰凉地手背挨在他的侧脸上,柔声问道:“还疼吗?”

  独孤启点了点头,又立刻摇头,怕阮茗筝不信,补充着说:“不是很疼了。”

  阮茗筝没说什么,沉默地在他身旁坐下,她细细看着自己的孩子,用低沉的仿佛自言自语的声音说道:“去司天阁,也好,去,就一定要成功。”

  独孤启奇怪她这种快速的转变,只平静地应下来。

  离甄选还有十三天,寻常的贵族弟子早在四年前就开始准备,而他只剩下这么十几天的时间。

  时间过于紧迫,独孤启每天争分夺秒地看书,有时一天才睡两三个时辰。

  陶慕嘉坐在司天阁里,每天都在听1551报告独孤启的情况,十几天学完别人需要学四年的东西,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可以,陶慕嘉给独孤启透题,但是这一身华服,注定了他只能坐在高高的阁楼上等待。

  等待总是让人心焦,陶慕嘉站在高高的阁楼上,眺望世安宫的方向,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栏杆。

  1551:还有三天了,你着啥子急,时间过得快得很。

  他看向世安宫的方向,慢慢说道:我只是担心,如果他进不来司天阁怎么办。

  1551:那就是命。

  陶慕嘉没说话,离甄选的日子越近,他越发心慌,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一样。

  “独孤启,”他默念着这个名字,握紧了手下的栏杆,“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高处不胜寒,陶慕嘉被风吹得有些头疼,拢了衣服进到屋里,屋里只点了一盏油灯,陶慕嘉把题目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他大概还是会卑鄙一回。

  离甄选还有两天,独孤启把带来的书翻完了,琢磨了一下,打算去藏书阁阅览。

  卯时天还没大亮,世安宫里静悄悄的,守着门的侍卫还没起床,宫门也没人看守,独孤启背上褡裢,耗着力气把门闩抬开,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宫门。

  这个时候皇宫正在进行夜晚的最后一次交班,一路上没看见几个人,独孤启在青石板上哒哒地跑着,他许久都没有这样自由地在皇宫里的大路上跑过了,上一次,还是他七八岁的时候,在伍国,他的父皇带着他一起跑。

  现在有了国师的吩咐,他总算能够光明正大地走在这皇宫里,不用再东躲西藏。

  跑了一小段路,前方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禁卫军开始巡查,独孤启放慢了脚步,不紧不慢地路过那些禁卫军。

  往西走了两里地,终于看见了藏书阁三个大字,他长吁一口气,擦了擦头上的汗,有些激动地走上前。

  门口的侍卫并没有拦他,他推开门,看见了浩瀚的书海,一排排一摞摞的书绕着屋子摆了一圈,中间再围一圈,里面再加两排,层层叠叠的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本书。

  清晨的光线从窗棂透进来,在打了蜡的地板上反射出明亮的光路,透过空气中的灰尘,变成雾蒙蒙的一片,把书堆也变成如梦似幻的一片,似是他从未到过的桃源。

  这里将会是征途的伊始,笑意爬上独孤启的嘴角,他向后面走去。

  几排书架后面放着五六张桌椅,笔墨纸砚都已摆好,正对着的墙上挂着“宁静致远”四个大字。

  独孤启没见着桌上有写谁的名字,便把褡裢放在椅背上,上楼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