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手指导致扑街的十种方式(快穿)_作者:霜落林空(185)

  “这样挺好的啊,为什么要送我走?”

  “我们恐怕要长途跋涉半个月左右,退到林子里,避免和他们的正面交锋,林子里环境险恶,先生的身体吃不消的,我都和舅舅商量好了,让先生去农家暂住三个月,三个月后,战争必定平息,我再来接先生回去。”

  陶慕嘉不懂独孤启为何不直接送他回皇城。

  独孤启也知道他的疑惑,解释道:“先生现在是廉国重点通缉对象,伍国里也埋着廉国的眼线,我虽抓捕过一批,但现在战局混乱,只怕他们会浑水摸鱼,叫我如何放心,农家偏僻倒是不会有外人进入,何况有我母亲的本家,我倒放心些。”

  陶慕嘉迷茫地点点头,好像目前只能这么做了,毕竟他实在是没什么藏身的地方,若是留在军队里,独孤启只怕还要分神照顾他,他也不想成为拖油瓶。

  独孤启翻身把他圈进怀里,身体微颤,那是不舍,更是害怕。

  陶慕嘉不知道他在害怕什么,反手抱住他,一下接着一下轻拍他的后背。

  帐里的灯熄灭之后,独孤启悄悄从帐里退了出去,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忙,也只有这么一会温存的时间。

  翌日清晨,外面已经响起了鼓声,前方又有小规模的碰撞。

  独孤启没时间来送陶慕嘉,陶慕嘉便跟着他的亲信趁乱往外走。

  走到营地外,他们骑上马,匆匆忙忙往目的地去,走远了,到了一个山包上,陶慕嘉回望交战的地方,能看见独孤启站在战车上,指挥着众人进攻。

  两军相交的地方一片混乱,死的人都在活人的脚下,惨烈而恐怖。

  陶慕嘉不再看了,骑着不太听他的话的马,晃晃悠悠地跟着领路人离开。

  两人走了一天一夜,抄着无人的小路终于到了独孤启所说的那座村庄。

  村庄坐落在一座山脚下,三面环山,前方是大片的农田和桑林,一条马拉车可通行的路连接外面,潺潺流水从山上奔过木桥。

  几户错落的高脚楼便矗立在小溪两边。

  男人们扛着锄头下地,女人们摘桑养蚕,山上桃花开得正艳,田间禾苗绿油油的一片。

  领路人把他带进村里,村长看见领路人赶忙出来迎接,看来确实是独孤启的亲信。

  领路人笑着朝村长打了声招呼:“老伯,这有要事要交给你,你是接还是不接啊?”

  “哎呦!这不是独孤小子身边的小哥吗?有什么帮得上的尽管开口!”

  老伯走进了,看见陶慕嘉,便听领路人说:“这是陛下的贵客,现在两国交战,陛下便让我领贵客过来住些时日,等仗打完了,再来接人。”

  老伯显然不清楚独孤启为何要这样做,不过处于信任,并没有多问,笑嘻嘻地拽着陶慕嘉的手进屋,让自己妻儿老小都下来迎接客人。

  这一家有年迈的夫妻俩,再加上一双儿女,女儿聪明伶俐,儿子勤奋肯干,还在地里干活。

  女儿桑谷见到他便红着脸喊他大哥,夫人也高高兴兴地问他想吃些什么,陶慕嘉被他们这种热情弄得不知所措,但又莫名地觉得很亲切,心里暖洋洋的,好像真的有了家人一样。

  老伯本想留小哥吃顿饭再走,小哥却道前线紧张,要赶紧回去,便匆匆忙忙与他们分别。

  陶慕嘉坐在堂屋里,看农家进进出出干活,还要时不时顾着自己,总觉得怪不好意思,那种暖意也渐渐降下去。

  在皇宫里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这会和这么多陌生人生活在一起了,反而变得无措起来。

  他默默回了房间,只说自己要读书,让村长他们有事叫他,他知道独孤启付了住宿费,倒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愧疚。

  他在二楼的窗边坐着,看着那些在田地里劳作的村民,这一刻是前所未有的宁静和从容,但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再回到宁静的生活反而觉得无所适从。

  陶慕嘉:我觉得我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情况,好无聊啊。

  1551:虽然我很不想说,但是不得不说,你是得了相思病吧?不如我把你烤了?

  陶慕嘉:别啊兄dei,你说的没错,不过我才离开就开始想他,是不是不太好。

  1551:我不知道你好不好,就是对单身狗不太友好。

  陶慕嘉觉得自己再交谈下去迟早要被1551的怨气戳死,索性转换了话题:我昨天晚上感觉独孤启在害怕,不像是我的错觉,他一害怕,我也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