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下有志一同,消息仅在自家内部流传,严禁外泄,尤其不能让匈奴知晓。
于是乎,在长安的胡人突然发现,从汉天子到城内的官员,忽然间都喜欢上食用飞禽,数量之大,非“惊人”二字无法形容。
为避免消息走漏,不好明着封赏赵嘉。
景帝干脆笔一挥,将战功的赏赐提了一等。窦太后盖着轻薄的绢被,心情大好之下,命少府开库房,取一车绢、两箱钱,同天子的赏赐一起送往边郡。
送赏的队伍离开长安,行至西河郡时分开,一队前往云中郡,余下各自奔赴定襄郡和雁门郡。
送往云中郡的赏赐最为丰厚,往定襄郡的稍次,而前往雁门郡的队伍,九成都是给战死边军和青壮的抚恤。雁门太守郅都此战虽得褒奖,却无更加实质性的赏赐。
郅都本人也十分清楚,虽然斩首超过万级,但守军死伤过于惨烈,若是换成前朝,别说奖励,夺其官印都有可能。
朝中早有弹劾之言,景帝仍下旨褒奖,已经是很不容易。
郅都接到圣旨,面向长安稽首,他必不负天子信任,镇守雁门郡一日,匈奴休想再南下牧马!
匈奴杀汉民一人,他就杀对方百人;胡骑烧边郡一里,他就灭匈奴一部!
关乎生死,没有留情的余地,只有染血的刀锋和滔天的烈焰,才能彻底震慑强盗。唯有杀到草原上血流成河,恶邻心服口服,远远望见汉旗就惊魂丧胆,才能确保边地平安,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在郡中扎根活下去。
刘荣同样得到赏赐。
因其身份特殊兼有腿伤,并未被授予爵位,全部换成绢帛铜钱,以及各式青铜器皿。此外,还有窦太后送来的三十名骑僮,以及从窦氏送出的百名佣耕。
铜钱绢帛不论,这批佣耕和骑僮的到来,可谓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赵嘉同魏悦商议之后,雁门太守郅都接到云中来信,很快请刘荣过府,提及商队北上之事。刘荣斟酌片刻,即请加入商队。
碍于条件,刘荣固然有本钱,也无法派出太多人手。如今情况发生变化,窦太后送来的骑僮正好派上用场。
猜到赵嘉在此事中发挥的作用,刘荣亲笔写成书信,遣人送往沙陵县。一同送去的还有整整一车绢。
收到这份厚礼,赵嘉尚不及感叹刘荣壕的程度,紧接着又被景帝抛来的金块正面暴击。
“沙陵县尉?”
捧着绶带官印,赵嘉咬一下腮帮,感受到清晰的痛感,才确定不是出现幻觉。
他本以为自己年龄不够,顶多能多得几箱绢帛铜钱,不承想,景帝竟然破格征召,让他不到傅籍之龄,就成了县中长吏!
第一百零七章
汉立后实行郡县制,一郡长官为郡守, 景帝时改官名为太守。县之长官为令、长, 治万户以上为县令, 治下不足万户则为县长,县尉和县丞均为其下佐官。
长安之外, 各县无论大小都只设一名县丞。县尉则不然,小县设一尉,大县通常有左、右两尉。
沙陵县地处要冲, 常年要面对北方的匈奴。每逢战时, 县中官吏都要抄起刀子奔赴战场。哪怕亭下的邮人, 只要有些年纪,身上带着刀痕, 必然都曾和胡骑拼命。
县尉平时掌管捕盗治安, 战时则充为军侯, 掌五百边军。鉴于边郡的情况, 更多时候,军侯才是本职, 县尉更像是兼任。
赵嘉接到绶带官印, 依照魏悦的指点, 先到军中报道, 其后才至官寺交接。
一般而言, 县令都是从外县调遣,县尉没有类似的讲究,包括县中少吏, 很多都出自云中郡乃至沙陵本县。
这让赵嘉消去部分紧张。
大家都是熟人,自己此番赴任应该不会太难。
旨意送达时,春耕已经开始。赵嘉从畜场前往官寺途中,道路两侧都是绿油油一片。有边民开垦的田地,也有新发的青草。
草丛里不时传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或是奔出一两只小兽,或是跃起几只羽毛斑斓的飞禽。
通往官寺的道路经过修整,积雪融化之后,并不似往年一般泥泞。
春耕开始前的几日,附近村寨的百姓都会赶着大车,或是拉着拖车,在路上频繁往来,车上大多载着农具,还有部分是官寺发下的良种。
力田每日早出晚归,至各乡传达官寺贴出的告示,劝说耕种,提醒边民莫要耽误农时。
三老带人四处搜寻闲汉无赖,用皮鞭和棍棒实行教化,“劝”其各自归家务农。手段稍显暴力,效果却非同一般。就赵嘉所知,经鹿老劝服的闲汉就有不下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