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作者:来自远方(399)

2018-12-01 来自远方

  “丁零无信!”

  鲜卑各部首领大怒, 不是和匈奴人还在打, 必然要召集勇士和丁零先干一场。

  想当初丁零人遭到欺压,联络鲜卑各部一同反叛, 他们可是二话不说抄起刀子就上。

  如今匈奴人连屠鲜卑数部, 草原都被染红, 按照当初的约定, 请丁零人出兵帮忙, 结果不帮忙就算了,分明还准备背后插刀!

  当真验证一句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丁零出兵, 各部能战的勇士不过五万。”

  “这仗怎么打?”

  匈奴称霸草原,能征善战。纵然不比冒顿时期,控弦之士仍超过三十万。这还是保守估计。

  别部蛮骑加起来,人数的确能压过本部,关键是这次举兵的只有鲜卑,丁零人背信弃义,袖手旁观,根本不打算帮忙;同出东胡的乌桓利益当先,一样指望不上;羌、氐等部不插刀就好了,出兵支援纯粹是白想。

  鲜卑孤立无援,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只能独自和王庭大军拼命。

  “必须想想办法。”一名首领盘膝在地,高壮的身躯犹如一座小山。

  “能想什么办法?”另一人叹息道。

  虽说决定和匈奴拼命,可如果能活着,没人乐意死。

  他们开始羡慕南逃的羌部。

  听说这几支部落逃过本部追杀,归降汉朝,如今在汉边游牧,日子别提过得有多好。

  战斗开启时,有首领曾经提过,不妨仿效野利等部,率众南下归降。

  匈奴人刀子举起来就不打算放下,分明要将鲜卑赶尽杀绝。各别部不愿伸出援手,冷眼旁观甚至打算背后捅刀。这种情况下,唯有南下才能寻到活路。

  奈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初汉骑伪做鲜卑,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非是随意抓个别部顶缸。

  一来鲜卑各部在草原腹地,距离本部最近;二来,鲜卑源于东胡,在别部中,实力处于上层。真打起来,灭掉匈奴是假话,搅乱草原总能做到。

  鲜卑各部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注定他们无法像羌人一样提前动身,更无法避开匈奴追兵,成功抵达汉边。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

  各部首领满腹愁肠,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继续打,将勇士集中起来,加上能战的老人,顶住本部大军。迁移部落中的女人和孩子,让他们往南边跑。”

  许久没出声的祭师突然开口。

  苍老的面容,伛偻的身形,手中握着一把骨杖,眼皮耷拉着,行将就木,却无一人敢小觑于他。

  鲜卑各部之中,这位祭师年纪最长。

  他经历过冒顿时期,亲眼见证东胡衰落,在匈奴的兵势下分裂为乌桓和东胡。现如今,鲜卑到了生死关头,他的话最有分量,甚至压过各部首领。

  “有女人才有孩子,有孩子部落才能延续。”衰老的祭师弓着背,说一句话就要喘几声,貌似不堪重负,“男人拿起武器和匈奴作战。告诉大家,不要抱有侥幸,也别想着匈奴人会停下马蹄。如果挡不住匈奴,鲜卑就要灭绝,像消失的蛮骑一样。”

  祭师话说完,帐中陷入寂静,气氛更加凝重。

  “只有女人和孩子,没有能打仗的男人?”有首领提出疑问。

  祭师咧开嘴,沙哑道:“当然要有,不过数量不能太多。鲜卑不是羌部,男人少,汉人才会愿意接纳。若是汉人不收留,那也是鲜卑的命。真到那时,就将女人孩子送去乌桓,能活多少是多少。”

  首领们互相看看,心知没有其他办法,在祭师的主持下,各自划开掌心,将鲜血涂抹在脸上,立下死战的誓言。

  其后,祭师给各部传信,将部落中的汉人都找出来,给衣服和食水,跟着女人和孩子一起南下。再选出三千勇士,将大量的牛羊、粮食和珍藏的金玉一同送去边郡。

  “要投靠汉人,就要拿出诚意。与其给匈奴,不如给汉人,还能为部民换条活路。”

  草原上的鲜卑做出两手准备,大部分勇士留下同匈奴死战,部落中的老人也抓起武器走上战场。女人和孩子趁机南逃,期望能为部落保留下火种。

  由于大雪封路,战斗又发生在草原腹地,边郡获取的情报难免滞后。

  在鲜卑各部开始拼命,草原血流成河时,边塞各郡刚接到匈奴动兵的消息。自然不会知晓,有数万鲜卑正离开熟悉的牧场,开始向南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