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作者:来自远方(448)

2018-12-01 来自远方

  羊皮制的地图铺开,一半是粗糙的线条,很有抽象画色彩;另一半则相对精细,山峦、河川、城池都有标记,和前者相比,明显是两个画风。

  李当户和魏悦站在地图前,貌似争论着什么。赵嘉走进室内,立刻被两人叫过去,指着不同的两条路,商议择选哪条更为合适。

  “依我看,还是过五原,走西河。”李当户正色道,“大不了一人三马。”

  “军粮怎么办?”魏悦反问道。

  “这个……”李当户被问住了。

  从云中往长安,路程算不上近,即使快马加鞭,也要耗费不少时日,按照李当户的法子,运粮的大车势必要和军队脱节。

  “其实,不是不能解决。”赵嘉盯着地图,单手托着下巴,沉吟道。

  听到此言,魏悦和李当户同时看过来。

  “怎么说?”

  “改运粮的大车。”赵嘉说道,“距出发还有一段时间,以匠人的手艺,应该不成问题。出发时,带上几名大匠,路上的问题也能解决。”

  “果真?”李当户问道。

  “校场中的器具,李司马也看到了。”赵嘉笑道,“以几位大匠的本事,给足材料人手,必然能赶上行期。”

  三人议定,在房内用过膳食,魏悦和李当户继续探讨军阵,赵嘉自去找营中的匠人,安排一应事宜。

  接下来的半月,要塞内的每个人都在忙碌。赵嘉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最忙的几日,一天十二个时辰,能睡上两个时辰就是谢天谢地。

  临到出发前几日,一切安排妥当,赵嘉终于能停下喘口气。

  大概是终于良心发现,魏悦和李当户不再带兵出营,主动接下赵嘉的工作,竟也做得有声有色。

  赵嘉感慨半晌,突然脸色一变,双眼微眯,看着两人的眼神很是不善。

  原来不是不能干,是都想甩锅?

  被赵嘉盯了半晌,李当户头皮发紧,当下找了个借口脚底抹油。

  魏悦依旧镇定,再次握住赵嘉的手,手指似不经意擦过赵嘉的掌心,笑容如春风和煦。

  “这些时日,辛苦阿多了。”

  看看被握住的手,再看看表面济济彬彬,内里黑赛墨汁的魏三公子,赵嘉脑门鼓起青筋,按下,再鼓;继续按,继续鼓。

  魏悦半点不受影响,甚至倾身向前,额头抵住赵嘉,黑色的眸子,清晰映出赵嘉的影子,唇角弯起,声音愈发柔和。

  “阿多这样性情,甚是招人喜欢。”

  一声轻语,彷如轻风拂过。

  平静的水面荡开水纹,漾起层层涟漪。

  建元元年五月,赵嘉、魏悦和李当户奉天子召,率所部兵卒离开边塞,出发前往长安。

  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平阳侯府内,家僮居住的排屋中,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

  屋门推开,卫媪抬着一盆血水走出,很快被门前的卫长子接过。

  卫媪返回屋内,绕过屏风,看向躺在榻上的二女,双眼微红,恨铁不成钢道:“少儿,你糊涂!”

  卫少儿哼了一声,强撑起身体,解开衣襟,将婴儿抱在身前。

  “阿母不也如此,何来说我?先前我带回蒸饼、炙肉,阿母不也吃了?得来的细布,阿母还给长兄和阿妹做了衣裳。”

  卫媪气得直捶胸口,卫子夫走上前,扶住卫媪,看向抱着婴儿,面色苍白,笑容却带着慈爱的卫少儿,贝齿咬住红唇,眸中闪过一抹坚定。

  她绝不会如阿母和阿姊,绝不!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卫少儿生子满月,孩子的生父托人送来两匹细布, 一斗粟, 一册木牍。

  卫媪及诸子女皆不识字, 看不懂木牍所载,还是卫长子想出办法, 寻到平阳侯府的一名老仆,奉上半匹细布,方知其中内容。

  “许我子姓霍?”

  听完卫长子转述, 卫少儿抱着婴儿, 将木牍紧紧抓在手里。

  “阿妹, ”卫长子眉心紧拧,沉声道, “亲父不愿养, 何不随母姓卫?”

  “不。”卫少儿摇头道, “冒母姓就一样为僮。他父为县中吏, 纵不愿养,凭此信, 他日也能为庶人!”

  “不如将他送走。”卫长子继续劝道, “送去其父家中, 到底是亲生骨血, 还能弃子不成?”

  卫少儿仍是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