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作者:来自远方(670)

2018-12-01 来自远方

  用“朕”而非“我”,证明刘彻的耐心濒临极限。

  “陛下!”

  王太后还想再说,殿外宦者通禀,弓高侯请见。

  “弓高侯来了?”

  “教出如此劣孙,弓高侯该来请罪!”王太后沉声道。

  “母后派人去了弓高侯府?”刘彻眉心一皱,声音带上怒意,“母后,弓高侯古稀之龄,你还没闹够吗?!”

  “天子!”王太后满面震惊。

  以往无论刘彻如何震怒,都不会当面发火。如今竟公然指责她,还是当着宫人宦者的面?

  弓高侯进殿不久,未等行礼,突有侍中匆匆赶来,伏身在殿前,顾不得礼仪,急声道:“陛下,顿丘急报,黄河水徙,恐泛郡!”

  “什么?!”

  第两百四十九章

  元光三年春,黄河水徙, 自顿丘东南流。

  顿丘县令得报, 同县丞、县尉亲往勘察, 并连日写成急报,派快马送往郡城。

  骑士日夜不歇, 将奏报呈递东郡太守。太守闻讯大惊,一面派人前往顿丘,一面写成奏疏, 将顿丘急报一并封存, 飞速送往长安。

  黄河改道非同小可, 如不能及时塞河迁民,造成的损失恐无法估量。

  奏报送出后, 东郡太守犹不能放心, 召来熟悉水文的长吏以及郡中长者, 仔细询问之后, 当日给东海郡太守和济南郡太守送去书信,望两郡能提前防备。以此次水徙流向, 顿丘东南各郡县首当其冲。

  飞骑日夜兼程, 途中几乎不曾歇息, 生生跑死两匹快马。抵达长安时, 见到城门守卫, 疲累交加,险些从马背跌落。

  见他头簪雉羽,背负竹简, 守卫即知有急报。不待问明身份,骑士竟一头栽倒。幸亏守卫反应快,才没有跌在地上。

  “快,黄河水……徙!”

  骑士声音沙哑,嘴皮干裂,顾不得磨破流血的大腿,解开身上的包裹,艰难道:“速报!”

  中尉宁成最先得到消息,不敢有半点拖延,立即将奏疏送往宫内。

  不想请见天子扑了个空,又见到久不出府的弓高侯,询问引人前来的宦者,方知昨夜宫内“出事”,因一名殿前自尽的家人子,王太后要治虎贲校尉韩嫣重罪。

  因王太后有意牵涉陈娇,宦者未敢透露太多,只对宁成摆摆手,示意他,如不是十万火急之事,实非请见时机。

  “事关重大,刻不容缓!”

  宁成是酷吏,也是能吏。关乎沿岸十六郡百姓,哪怕会被王太后记恨,他也必须见到天子!

  一名侍中恰好经过,知晓宁成要见天子的缘由,主动接过此事。他为天子近臣,纵有少许失矩,大不了不做侍从,外放去做县令。

  侍中进入长乐宫不久,刘彻即从宫内走出,见到宁成,焦急问道:“奏报在何处?”

  “请陛下过目。”

  宁成捧出竹简,刘彻等不及回到未央宫,直接在石阶前展开。看到其中所写,神情更为凝重,立刻下令道:“召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入宫议事。”

  “诺!”

  宦者奉旨出宫,以最快的速度往各府传天子口谕。

  刘彻正要返回未央宫,长信少府急从身后追来,言王太后要见天子,请慢一步起驾。

  心念黄河之事,王太后却在这时添乱,刘彻的耐心终于告罄,最后一根弦崩断,当场下旨,将弓高侯礼送回府,抓捕韩嫣的长乐卫尉除官,卫士尽数发北屯边。

  凡知晓昨夜事的宫人宦者一概罚为罪奴,长信少府同样在内。

  “陛下……”

  长信少府掌皇太后宫,以汉太后的权威,手中权力着实不小。

  即使王太后始终不能掌握宫权,但谁也不能保证,今后椒房殿还能一直得宠,会不会有哪个美人后来居上。

  一旦皇后失宠,窦陈两家被天子忌惮,宫权势必会重归太后手中。

  届时,身为长信少府,必得太后重用。

  不想美梦尚未成真,天子一道旨意,他竟要罚为罪奴!

  若是士人,尚能输铜抵罪。可他是中人,根本从不得此例。

  刘彻送走弓高侯,并赐绢帛药材。

  其后让陈娇返回椒房殿,韩嫣和公孙贺随他往宣室。态度十分强硬,明摆着此事就此作罢,不许再做任何追究。

  “太后体弱,闭宫休养。”

  留下此言,刘彻起驾返回未央宫,未再同王太后说半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