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从东郡马不停蹄赶往长安,至少也需数日时间。从顿丘发现异状,再到奏疏送抵,至少过去半月。”
“事关重大,臣请陛下下旨,尽速徙郡县百姓,并征役夫筑堤塞河,以防水势大,损害人命。”
在场之人,不乏封邑在水道以北,基本不会受到水徙影响。相反,朝廷发役夫筑造河堤并迁徙百姓,多会令他们遭受损失。
但在此时此刻,无一人提出异议。
一则是水患非同小可,若是治理不及时,以致于酿成惨祸,无人能够担得起重责;二来,天子和三公摆明态度,出言反对实在愚蠢。
最后,为田利罔顾人命,凡有良心者,都不会行此恶事。
河道必须治理,无人提出异议。针对征发役夫之事,众人却有不同意见。正当春耕之时,若是大批征丁,恐会引来民怨。
“陛下,臣记得,高祖皇帝下旨治理水道,曾发民夫八万。”卫绾开口道。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尽数陷入沉默。
刘彻紧锁眉心,手指不断收拢放开,这是他遇到难题时的习惯。
在众人议论时,韩嫣一直没出声。至殿内突然安静,他忽然想起同赵嘉闲聊时,对方说过的一番话,联系此刻难题,不由得心头一动。
第两百五十章
宦者奉旨往林苑宣谕,五营刚结束一场实战演练。
为犒劳军伍, 校场前架起数具铁锅, 锅内热汤翻滚。
伙夫合力抬起木板, 扛起藤筐,将切好的炙肉和新出笼的包子馒头放到木桌旁。热气和麦香、肉香一同蒸腾, 弥漫在空气中,分外诱人。
一名伙夫手持长叉和木勺,捞起蒸熟的肉块, 砰一声砸到木几上。另一人拿起短刀, 利落地切成巴掌大的厚片, 码放在木盘里,浇上带辛味的酱料。
肉汤里撒了两三味香料, 味道更上一层台阶。其中一种是卫青蛾从边郡送来, 言是同身毒商人市得, 洒在汤中既提味又开胃。
香料送到当日, 赵嘉并没认出来。直到伙夫将圆粒磨成粉,撒到汤里, 赵嘉尝过之后, 方才恍然, 这分明就是胡椒。
胡椒原产于东南亚, 关于此物的记载, 最早出现在《唐本草》中,主要是其药用价值。
卫青蛾给赵嘉提了醒,百越之地既然拿下, 无妨进一步利用起来,在种粮植柘的同时,开辟南行古道,同身毒、大夏等通商。
当初听闻“身毒”,赵嘉就觉得熟悉,空闲时翻阅典籍,请教到军营串门的各家大佬,终于弄清楚,所谓的“身毒”,就是唐朝时的天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区域。
大月氏尚未南迁,还在匈奴的威压下强撑。大夏也没有灭国,身毒尚未进入贵霜帝国时期。就卫青蛾在信中所写,不像是一个国家,更类似松散的土邦。就形式而言,同百越诸部十分相近,只是内部成分复杂许多。
如今的南亚,说是一片原始丛林都不为过。
身毒商人能够穿过大夏,抵达安息,最后平安来到西域,可谓是泼天之幸。
成功抵达目的地的身毒商人,除非有必须回家的理由,九成以上都会在安息或大夏定居,自己组织或加入当地人的商队,继续做香料、宝石和布匹买卖。
卫青蛾在信中写明,她这次出行归来,至少三年内不会再往西域。原因很简单,她已经有了身孕,需要在家中调养。
“阿姊成亲了?”
消息来得突然,事先没有任何预兆,赵嘉颇感到意外。
送信来的卫家健仆满脸喜意,禀报赵嘉,卫青蛾是去岁招赘,年底得喜。经医匠诊脉,母体安康,无论女儿还是男丁,都会长得格外健壮。
对于卫青蛾招赘的人选,赵嘉很是好奇。
“是阿鹰。”提起阿鹰,健仆的神情顿了一下。
“阿鹰,是当年阿姊从草原带回之人?”
赵嘉对这名少年有印象。初见时,觉得他相貌同阿蛮有几分类似。日子久了,了解他的性情,那点相似很快烟消云散。
“阿姊为何选他?”并非对阿鹰不满,而是赵嘉觉得,以此人的性情,未必甘心成为赘婿。
“女郎说他长得好。而且是他主动接近女郎,心甘情愿。”健仆表情木然。
长得好?
赵嘉当场无语。
认识这么多年,他竟从没发现阿姊是个颜控?
仔细想想,阿鹰的确相貌俊俏,身量足够高,身板也十分壮实。从优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卫青蛾的选择算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