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_作者:捂脸大笑(551)

  张宾已经听说了此事,倒不慌张:“听闻主公这些日子收了不少匈奴别部的人马,离石必当空虚。匈奴无法沿西河国直入,如此一来,只要严防高都一线即可。”

  他说的,也是梁峰一直以来的计划。西河国蝗灾的影响,短时间内不会消退。与其攻占西河国,不如把它当成一个战略缓冲带,隔开自己的领地和匈奴的领地。若是与敌人交兵,也可以在西河国附近进行,避免辖下百姓遭殃。

  为了这个目标,西河国内的谷远县也被拿下。进一步封锁了从西河国前往上党的道路。如此一来,进攻上党多半要跨过沁河,直取高都。不过拿下高都附近的两陉还不够,还要攻下壶关,才能保证通往洛阳的道路。这个难度,可就大了。

  “不错,这一仗势必要打,还要把匈奴打痛了才行。就算他们想攻洛阳,也断然不能从上党发兵。”梁峰道。

  上党可是他的老家,梁府更是在高都附近。总不能让那伙强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若是能一劳永逸,当然最好不过!

  这话张宾深以为然:“不若从拓跋部再借些兵!已上党兵为主,拓跋部为辅,打匈奴个措手不及!”

  “我已去信洛阳,向天子请粮。同时把白部之事上报朝廷,应当能讨来个单于封号。”梁峰也听从了张宾的建议,在讨粮外还表了表功,弄个空头封号应当不难。

  张宾没在乎后面那句,反而眼中一亮:“主公向天子请粮了?!此计大妙!”

  不用任何人提醒,他就明白这个花招里蕴含的东西。这可是个阳谋!不但能挑拨小皇帝与司马越的关系,进一步取得天子的信赖。还能打着保全洛阳的名头,解上党的燃眉之急,让司马越有火也发不出。可不正是绝妙的法子!

  梁峰微微一笑:“此乃思若的主意。”

  张宾笑着对段钦拱了拱手:“段主簿妙计!”

  面对张宾这样明显的恭维,段钦也颇为受用,微笑还了一礼。两人还未曾真正共事,却也生出了些默契,彼此并未生出相争之心。梁峰倒是乐见如此。谋士们若是勾心斗角起来,也是让人头大的事情。当初袁绍帐下审配、郭图不睦,各奉一个少主,最后闹到兄弟阋墙,把偌大袁氏家业都搞垮了。这样的明争暗斗,可比后宅起火严重的多。

  心里有了定念,梁峰又道:“只是此次请来拓跋氏,要如何酬谢呢?”

  对于拓跋鲜卑,他始终抱有警惕。用是可以用,但是绝不能养。所有酬以金银粮草并不妥当,若是换成铁器军械,更是想都别想。养虎成患,绝不是聪明人会做的事情。

  张宾笑道:“主公勿忧,我已想好了对策。前次加封,这次便可以顺势帮他讨一个封地。拓跋部居于参合坡,距代郡不远。不如把那块地封给他们。”

  代郡?梁峰眉峰一挑,代郡可不在并州,而是在幽州啊。这分明是要让王浚和拓跋氏掐起来。拓跋氏会拒绝代郡这么好的地盘吗?王浚会舍得放开自己手中的领地吗?还有依附王浚的段氏鲜卑,说不好也要闹将起来。可不正是二桃杀三士?!

  “如此甚好。”对于王浚,梁峰可不会分毫手软,立刻点头应道。

  大致计划有了雏形,三人又就朝政和军情讨论了一番,才转到上党攻防。这个只需要简单说一下战术构想和薄弱环节,具体战术,还要看奕延的安排。

  奕延话一直不多,在旁听着几人议论,轮到他时,也不过草草数语。然则等到大体商定之后,他突然道:“可要接荣公子来晋阳?”

  这不是谋士会建议的话,因为那些人都清楚,潞城十分安全,急慌慌把梁荣接过来,反而会动摇军心士气。而奕延不是谋士,他惦念的,只有梁峰的感受。梁荣是主公护在掌心的独子,若是放在战乱处,岂不又要费心担忧?

  这话说的突兀,然而梁峰却轻易知晓了对方心中所想。他嘴唇动了一动,方才道:“无妨。有伯远在,荣儿定能安然无恙。”

  这话对任何武将来说,都胜过千百赞誉。可是奕延却觉得,这话中有些别的东西,就如当日自己所见信中一语。压住心底悸动,他对座上之人行礼道:“末将必不负主公重托。”

  第230章 念动

  司马越出征可谓声势浩大, 驻守洛阳的大半精锐都随之奔赴荆州。剿灭伪帝刻不容缓, 那些留在王都的朝臣, 也要仰人鼻息,依附司马越得活,对于出兵之事, 倒是毫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