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_作者:捂脸大笑(726)

  最好的法子,莫过于并州抬手,放他们离去。姓梁的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走了晋天子,再走汉天子,司州不就落在了他掌中?唾手可得的事情,何必大费周章。

  事到如今,也只能赌上一把了。御驾要尽快挪到长安,至于那些根深业大的匈奴贵人,也不顾的那么多了。唯有过了潼关,进入关中,他们才算真正摆脱了恶邻。

  不过河东的盐池,还是要守住的。可不能再丢了这生财的宝地……

  ※

  “高都的损失,着实不小啊。”看着送来的战报,梁峰叹了口气。

  虽然是早就规划好的战略方针,但是看到呈上的战报,还是让人心痛。高都附近的田亩,毁得一干二净,连水利设施都报废了。亏得匠坊都移出了田庄,否则更让人忧心。

  “只是一季收成罢了。田庄和高都存粮都不少,当能渡过此难。”段钦道,“如今还是西河国更为重要。”

  这也是他们下一步准备着手的地方。匈奴要迁都,留下来的兵马必然不会太多。西河国已经失去了隔离带的用途,转而成为进攻伪汉的前线。而荒置了一年多,想要重整此地,也不那么容易。

  梁峰点了点头:“先灭蝗吧,只要控制了西河国的蝗灾,虫害就能根治了。”

  经过几年的整治,并州其他几郡蝗虫已经少了许多。但是西河国不同,本就生过蝗灾,又常年无人管理,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蝗虫这东西可没有迁徙范围,一旦成灾,就飞的到处都是。连带太原国这些年到了夏收,也要积聚力量灭蝗。唯有解决虫害,才能复耕垦荒。也唯有西河国安定下来,屯兵屯粮才有可能。

  说完,梁峰又道:“还有水利也要跟上。汾水、沁水都是大河,贯通司并两州。以后发兵,少不得也要通过河道。”

  之前几场大战,基本都是在并州境内展开的,占据地利不说,也能就近调运粮食。但是以后就不同了。不论是对战匈奴,还是攻打幽州,都要大军开拔,长途跋涉。若是全都走陆路,光是运输损耗就让人头痛。何况并州人少,更是半兵半农的结构,哪有那么多役夫可用?

  因此河运也就成了今后作战的关键。好在敌人不善水战,还有可趁之机。若是等有朝一日挥兵南下,水军怕是比骑兵步卒更为重要。

  这也是刺史府最近关注的方向,段钦哪会不知?微微颔首,他道:“那司州呢?要增兵吗?万一石勒、王弥率兵攻来,怕是祖将军抵挡不住。”

  洛阳现在是有粮了,但是兵力仍旧不足。而石勒、王弥占据了兖州、豫州,就在司州侧腹。一旦他们转过头来攻打司州,可是大大的不妙。

  “此事我跟孟孙谈过,匈奴未必会攻来。”梁峰微微一笑,“刘曜都不敢命两人回援,又怎会让他们打司州?先把精力放在夏收夏种上吧,以后的流民怕是更多,粮食才是关键。”

  几方暗潮汹涌,司、并两州,倒是陷入了诡异的平静。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一条消息从豫州传来。

  汝阴太守不堪乱军肆虐,开城献降。失了城池保护,苟晞狼狈逃窜,中伏身死,大军溃败。得胜之后,王弥、石勒并未停下脚步,向着寿春攻去!

  第310章 内讧

  怎么办?御座上,小皇帝满心只剩下这三个字。

  就在前几日, 他方才听到刘渊暴亡, 匈奴内乱的消息。没想到自己刚刚离开洛阳, 伪汉就闹得不可收拾,甚至想要迁都长安。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一旦匈奴离开司州, 前往关中, 梁丰定要夺回司州半壁。而匈奴怎会放过逼他们远遁的敌手?两强相遇,怕是谁也无力他顾。寿春新都, 岂不就安全了?

  等双方损耗的七七八八, 苟晞再领兵平定豫州、兖州, 届时羽翼丰满,迁回洛阳也未尝不可。梁子熙虽不可靠,至少能恪守臣子本分。有了安定的北地,才是重建基业的起始。

  多少念头在心中翻涌, 小皇帝几日都兴奋的难以安眠。谁料转眼间, 风云突变。那个一直不可一世, 战力卓绝的苟晞,就这么败阵身亡了!

  那寿春要怎么办?只凭手中这三四万兵马,还能挡得住乱兵吗?

  “陛下!当即刻传檄,命荆州、徐州、扬州发兵来助,拒敌于淮水之外!”大将军刘准高声道。

  刘准在御驾到来后,与远道而来的苟晞发生了不少摩擦,早就对苟晞恨之入骨!然而苟晞骤亡,也不是好事。他带走的可是朝廷大半兵马,自家这点兵力,未必能守住寿春。最好的法子,还是命各州刺史发兵,共同抗敌。